
世界上最大的法律事務所和一個全球性的基金會,寫了份將性別認同意識形態結合進法律的文件。
第一手資料
這份文件列出了在全歐洲推行跨性別者權利的策略,主題聚焦在年輕人上。
你可以在這個連結找到這份 65 頁的文件。
我在這裡附上我 2019 年 12 月下載的版本 IGLYO_v3-1。我發現有另一個版本,以防兩份文件之間有任何變更,我在這裡一起附上 IGLYO_v3-1 2。
「草根」行銷 (Astro-Turfing)
在介紹章節,標示了在背後支持這些據稱是邊緣化少數團體的組織:世界上最大的法律事務所和一個全球性的基金會,寫了份將性別認同意識形態結合進法律的文件。這有著草根行銷的所有特點:一個資金充足、具有社交工程技巧(social engineering)的專案以天然的草根運動樣貌呈現在大家眼前。在實際上,跨性別意識形態背後有著大量資金支援。你可以在這裡讀到更多這種現象。
註:社交工程技巧涵蓋許多用以操控人類心理,使他們採取特定行動或透露機密資訊的技巧。
註:連結文章的帳號被停權了…
現在 Google 介入了。點這裡看 Jo Bartoch 的文章。
標題:抗議者和大企業的共通點
副標:所有公司和抗議活動,現在感到自己對跨運需要釋放美德訊號 (virtue signal)
隨著眾所矚目的性別承認法公布在即,大企業加緊了腳步採取行動,以證明他們關心這件事(指性別自我認同)。娛樂和媒體領域企業的推動者和關鍵人物,在上週簽署了一封信,催促強森首相「移除對跨性別者的多餘障礙,好讓他們可以更真實地自我認同與生活。」簽署者包含了華特迪士尼公司、天空英國有限公司和金融時報。 這件事發生在英國 Google 創建一封寄給當地議員的公版信之後,該信引述了「對跨性別權利、尊嚴和法律保障的回鍋威脅。」跨性別運動看起來不太可能擄獲這些企業領導者惡名昭彰的鐵石心腸,所以我們要問:他們想(透過表態)得到什麼?
另一份 Jennifer Bilek 寫的相關文章,揭開了一個由有錢有權男人主導跨性別意識形態的面紗。這裡
湯森‧路透基金會和世界上最大的法律事務所,這些就是為這份審議中的報告提供公益支援的組織。
湯森路透基金會是湯森路透的關係基金會,湯森路透是全球性的新聞與網路服務公司。我們(指基金會)致力於促進媒體自由、提升對人權議題的重視,並培養更多包容性經濟體。透過新聞、媒體發展、免費法律支援和召集倡議活動,本基金會以我們獨特的服務推動系統性的改變。
TrustLaw 是湯森路透基金會的全球性公益法律計畫,此計畫將全球最傑出的法律事務所與相關的法律團隊,與具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與社會企業結合,以創造社會和環境的改變。我們在全球提供開創性的法律研究和創新的訓練課程。
大成是一個多中心的法律事務所,也是全世界旗下律師最多的法律事務所。我們的據點涵蓋全球,在全世界有需要的任何地區媒合公益性質客戶與頂尖的法律專家,這幫助我們能積極地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為我們生活與工作的社群作出有意義的貢獻。我們同時也為我們成員的多樣性,與我們文化包容性為傲,這成為我們對多樣性與包容性倡議提供支持的潛在承諾。
LGB&I 族群的不同聲音
這份報告代表了 96 個團體,這些團體聲稱他們是為了歐洲理事會地區的 LGBTQI 年輕族群發聲。
國際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和間性人(LGBTQI)青年與學生組織(IGLYO),是一個由歐洲理事會地區 96 個國家和地方性的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和間性人學生組織所組成的工作網絡。IGLYO 的目標是:培養年輕的運動者、增加年輕 LGBTQI 認同者的可見度與強調他們的多樣性、使教育對所有人都安全與包容;以及為成員組織持續提供一個互相連結的管道。
在英國,現在有一個脫離出去的團體:LGB 聯盟,他們認為主流 LGBTQI 組織並不能代表他們的利益發聲。這些主流組織拒絕生物性別二元性的概念,從而使捍衛性取向變得困難/不可能。圖A:英國石牆的大使,一個大鬍子生理男性,聲稱他是女同性戀。👇
值得注意的是 LGBTQI 中的 I,聲稱代表了間性人 (Intersex) 族群。間性人是有性徵發育障礙或性徵發育異常的人。許多間性人社群對於他們醫療狀況被彩虹聯盟強行納入「身分認同」底下感到不滿。
想聽見更多反對意見,你可以在這裡讀到關於 LGB 聯盟的事。
你可以在這裡追蹤一個間性人倡議者的部落格。
英國的亮名與匿名贊助者
回到大成的文件。它概述了歐洲各國跨性別權利的建制。以下是英國的參與團體。請注意,其中一個組織甚至不願意讓它的名稱被大眾知道。另一個則早已得到國家補助。
Mosaic 得到了政府平等辦公室對一個「停止校園恐同、恐雙、恐跨霸凌」專案的補助款,你可以在送交慈善委員會的帳戶中找到這個資訊。
快速掃過他們的時間軸,你可以發現他們對跨性別倡議遊說團體 Mermaids 的熱愛。 #PinkNews #Stonewall #ProudTrust 也常常出現。 Mosaic 青年信託熱情投入於兒童的醫療干預,他們甚至使用一個自我認同為跨性別的兒童的呼籲(作為對外文宣)。
他們的推特時間軸或網站上幾乎沒有可用的公開資源。我發現這是許多小型慈善組織令人不安的層面之一,對於要進入我們學校的資源竟然沒有公開管道!然後我發現大成的文件為這個保密性提供了解釋……
前言
前言部分是由一個於英國活動的知名跨權運動家所寫。
你可以在這邊讀到更多這位運動家的資訊。
是的,生物性別存在而真實,但它不曾是界線(因此有間性人),而且許多重要的生物性性特徵可以透過手術或荷爾蒙改變。但除此之外,跨性別者應該要在所有時刻都要能在身體上、自我認知上和生活上被尊重。
所以在你開始用「鐵證般的簡單事實」為某人辯護以前,請考慮一下在更廣的層面,基於歷史,它們為了什麼而存在,並且為什麼這個「簡單事實」會這樣開始(因為它很有可能只是一個用來隱藏認知錯誤,或內心深處的恐跨情緒的狗哨用語。)
他的自我認同是非二元(non-binary),目前身處一段我們從前稱為異性戀的關係中。就如 Ugla 明確指出的,(異性戀)已經不再被接受了,異性戀者因此被重新定義為酷兒。看啊這道彩虹🌈盡頭埋的是一罈狗屎。
現在,提出生物性別存的事實,已經變成在「對恐跨者吹狗哨」。
鬼鬼祟祟的立法
要了解在缺乏人們——尤其是女人——參與動員以杯葛的情況下到底發生了多少事情,以下兩點至關重要。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在約瑟的神奇彩衣下,女人的權利有了個全新的威脅。我們太忙於參加驕傲遊行並快快樂樂地唱 #BornThisWay (天生完美;生來如此),但當我們正唱著 Lady Gaga 的歌時,一種新版本的 Gaga 正在傳唱: #BornInTheWrongBody (生錯身體)
這裡有些報告推薦使用的策略。「低調」通過立法、「與更被接受的法律改革綁在一起」。這些技巧成功發揮了功效。請注意愛爾蘭在通過墮胎合法化以前,已經通過了性別承認相關的法案。馬爾他還未通過墮胎合法化,但已經允許「性別」(Gender)自我認同。
在愛爾蘭降低法定性別承認年齡的失敗,被跨運人士當作對妥協的一種警告。為新一波攻擊做好準備吧,請注意在蘇格蘭正在考慮性別承認的年齡,而且他們似乎有意實施更具爭議性的改革。這項立法同時在英格蘭和威爾斯也正在審查中,且看似有意往不同方向修改。但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教育所扮演的角色,與對親權的攻擊
以下是來自葡萄牙的策略的一小段。首先,你要先確保你已經訓練好教師們。讓你的教師成為擺脫性別隔離廁所的一員。
在葡萄牙的跨性別未成年人:
- 為教師們提供教育訓練,這樣他們就可以直接教導年輕人性別承認 (gender recognition) 和性取向 (sexual identity)。
- 廢止要求建築物(和餐廳)內應保障獨立男女廁的法律。 REA 認為獨立廁所的體系相當棘手。
在英國,性別意識形態(gender ideology)的灌輸正在順利進行。許多家長透過學校近期發表的跨性別政策發現這一點。(其中很多政策,由於家長對內容進行抗議而撤回了)。大成的檔案是對親權保護責任的全面性攻擊。這裡,我整理了那些學校的跨性別指南大禮包,特別是他們如何設法破壞親權的部分。
以下是幾個例子,關於家長在海量的、學校關於跨性別學生的捆包中,是如何被看待的。
情境3:一位家長支持而另位家長不支持
路跟媽媽說,他想在校內跟校外都被當作一個生理男性對待。媽媽理性且願意支持,但是路跟媽媽都認為爸爸(並沒有跟他們同住)完全不會支持他們。路非常擔心爸爸的反應,並且堅持不管何時都不能告訴爸爸。
從這個案例可以採取以下良好的措施:
- 給年輕人一些時間跟空間,和關鍵工作者(key worker,可能是社工、護士或教師等工作對社會有重要意義的人)討論他們的感受。
- 與媽媽維持溝通,確保路至少有一個重要的成年人支持他。
- 確保學校的指南與程序注意到路的願望,並且不會將路想保密的事情洩漏給爸爸。
- 持續提供路他認為與爸爸溝通時需要的支援,並考慮當爸爸察覺此情況時,應如何控制情況。
- 指示年輕人加入當地的支援團體。
另個策略是說你指的「未成年人」是指 16-18 歲的人。接著切換到「小孩」。大量談論孩子的法律上權利及他們的自主權。這是另一個對親權責任的攻擊,說得更明白點,他們希望推翻家長同意權。
以下是文件中,關於父母的引述。
這些片段甚至更讓人不安了。(它建議)修改法律,阻止那些提倡「等待與觀察」而非直接進行醫療干預的父母。在歷史上,確實有某些司法轄區在變性手術之前實施了絕育條款。這些條款被正確地移除了,然而我們沒有替年輕人消除絕育條款。孩子們服用青春期阻斷劑,並且往往會進入服用異性荷爾蒙的階段。他們將不會有青春期,並且導致了他們的不育。
挪威現在允許 6 歲的未成年人進行法定性別(變更)認可。目前(?)僅限於有性徵發育障礙的兒童。我對這些兒童為何被納入跨性別大傘下,可能有些憤世嫉俗或過度警覺。他們並不是「跨性別」兒童,但他們的狀態是否會被騎劫用於進行 6 歲兒童的法定性別認可?就算有些 6 歲兒童並非間性人,但他們認為自己生錯身體,我們要因為這樣所以讓他們用間性人的法律更改性別嗎?
對程序去醫療化或醫療化?
另一個被認為充滿問題的層面,是聚焦於性別認同的醫療化。這(性別認同醫療化)被認為是沒有幫助的。以下這段引文提出的問題,暴露了跨性別意識形態中的核心矛盾。對於成年人,他們急於在自我認同「性別(gender)」的過程中去醫療化;對於兒童,他們則是急於使用醫療手段。這裡它宣稱英國(對於意圖討論)的聲音僅僅是簡單地「被混淆」。
討論沒有被混淆。從性別批判的觀點,沒有。這反映了跨權派的內部矛盾。
這麼多自我認同為跨性別的男性,卻保留了他們陰莖的現象,沒有逃過英國女性的注意。實際上,面對女人的不願意時,「吸我的屌」這句老話以無懈可擊的頻率出現。如果這份文件可敬的作者們諮詢過女人,他們就會知道讓這些想成為我們姊妹的人使用他們的陰莖,是一個策略上的失敗。
以下直接聚焦於男女分廁此一「高度造成問題」的系統。鑑於女性為擁有安全的公共衛浴設施而奮鬥的歷史,這是對女性和女孩權利的直接攻擊。請注意灌輸我們孩子接受這點的是教師們。這就是常見的口號「我們只想小便」的真正含義。

(此圖重覆,翻譯見 教育所扮演的角色與對親權的攻擊)
這個文件進行了逐個國家的分析,而英國以其不願配合的女人們而被特地挑了出來。這份文件毫不忌諱地使用一個與強暴及暴力威脅相關的羞辱詞彙,Terf。接下來它做出結論,認為新聞曝光是個大問題。我們要學到教訓,新聞自由會導致一個議題的立場分裂。事實上,媒體終於開始報導一些本身就是充滿爭議性的議題。
女性因為不願意拱手放棄基於生理性別的權利,而被標籤為「對跨性別抱有敵意」。這些是工黨政府將之寫入法律的權利,但是這份文件說只有右翼媒體在提升這些女性權利。因此它延伸認為,只有右派女人才對這個議題有意見。(極左媒體晨星報,是其中一個嘗試報導這些不服從女人的報紙)
他們的首選策略是提供人情趣味故事,但是根據這份文件聲稱,現下的氛圍實在太敵意了以至於他們無法這麼做。衛報和 BBC、Teen Vogue、Pink News、獨立報、鏡報、太陽報、電訊報顯然沒有收到他們的建議。「跨性別孩子」的報導無所不在。這是一個策略。藉由報導兒童,它將變性給去性化,說服人們性別社群是非常脆弱的社群。
這個策略在英國以另一種方式實施,許多跨權運動者拒絕與女性主義者一同出現以針對任何議題辯論。Radio 4 上的 Women’s hour 系列,以多名跨權活動者只願意提供預錄音檔討論,而非與女性主義者辯論聞名。例子在這兒。
以上,是對英國媒體如何實際描繪年輕跨性別者的貧乏到可笑的研究。隨便搜尋一下就可以看到海量的年輕跨性別孩子報導。在英國媒體上,「跨性別孩子」的遊行看起來永無止境。有大量「跨性別」兒童的慶祝故事。這裡是 Victoria Derbyshire 的紀錄影片。
BBC 的兒童節目《我是 Leo》,是一個在 CBBC 上直接播放給兒童收看的節目。我猜這是為了避免在家接受教育的人錯過了跨性別灌輸。這個紀錄片描述了一個年輕女性接受醫療化處置,以鞏固她的男性性別認同。底下是英國首家性別認同診所執行長的訪問片段,他有出現在《我是 Leo》上。與當代的聲明放在一起看,似乎與我們的孩子們被告知的內容有些不一致。
人權倡議所使用的語言深深根植於這種意識形態的傳播中。婦女的隱私權和尊嚴被踩在腳底下,這凸顯了我們不被當成人類此一令人沮喪的現實。進入女性的性別分離空間,現在被當成了有男性身體的「婦女」的人權議題。
當然所有認為自己是跨性別的人都享有人權。女人為了基於生物性別的權利而奮鬥,並不是要試圖從任何「生理男性」此一性別的難民身上,剝奪他們的權利。我們主張的權利是法律上現有的權利,允許女性作為一個政治階層,來捍衛女性基於生理性別而來的權利。
看年輕的女性政治家拋棄女性權利的天真樣,我認為她們應該好好讀一讀這個文件,並想想她們是不是被耍了。跨權倡議者針對年輕政治家宣傳跨運理念,而年長資深的政治家因為不想失去年輕選票,所以選擇讓他們帶著走。
另個策略是確保運動家走在政治家前頭。這是一個充滿了政治香蕉皮的新時代。將你的意見外包給遊說團體,真是一個避免滑倒的好方法。遊說團體樂得接受這個義務。這是超讚的策略。
5. 走在政府議題與媒體故事之前
在許多 NGO 倡導議題的活動中我們發現,讓 NGO 在議題上掌控、領先於政府,在政府有時間發展出自己的法案前先作出或發展前衛的立法要求,(在推動議題上)有明顯助益。NGO 須盡可能及早介入立法過程,在立法程序開始前介入是最理想的。相較於政府開始發展自身的立法後介入,這會大幅給予NGO形塑政府政策、影響最終法案的能力。如果 NGO 無法及早介入,最終的性別承認立法會遠不及運動者們期望的進步。
3. 運用真人的個案研究
訴說通過性別認同立法程序人們的真人故事,可以使運動更人性化與個人化,更能跟政治人物與一般大眾產生連結,增加他們的同理心與理解。這個技巧在有些國家發揮極佳效果,最著名的例子為馬爾他。
這個運動技巧由於個別國家的文化環境,並不總是可行。舉例而言,在英國,圍繞性別承認立法改革的辯論在政治上受到挑戰,跨性別者相較於前幾年遭受更多仇恨犯罪。因此,採行此類技巧應該小心謹慎,並且組織應該盡一切可能去保護可能被牽涉其中的個人。
這個文件必讀。不要用它追究任何人的責任。律師就是律師,而且他們早已為自我辯護作好準備。手握權力但無需承擔任何責任。
- 澳洲昆士蘭州「口頭變性」法規正式生效,近 7 成申請者為男跨女
2024 年 07 月 28 日 - 澳洲民調:逾 8 成新南威爾斯州居民強烈反對倉促通過「LGBTIQA+ 平等」法案
2024 年 06 月 03 日 - 德國:Statista 民調顯示 78% 不滿意聯合政府;YouGov 民調顯示近六成不贊成「口頭變性」法案
2024 年 04 月 30 日 - 英國政府法律部門離開石牆多元化冠軍計劃
2022 年 08 月 11 日 - 西班牙 Self-ID 法案已送眾議院等待三讀通過
2022 年 07 月 0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