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放男性參加女子運動賽事

台灣開放男性參加女子運動賽事

翻譯來源

Taiwan Allows Males to Compete in Female Sports

日期 / 2023 年 5 月 23 日

作者 / Jaclynn Joseph

譯者 / 友慧寶貝

校對 / 推特迷因

今年開始,自我認同為跨性別的體育生可以自由選擇任一性別組以參加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

我從小在一個運動家庭長大,我的父親是教練,而我的青少年時期則是奔波於各種長跑比賽。雖然現在的我連跑到巷口都有些難度,但我高中四年都是在越野賽跑和田徑隊度過的,我甚至在夏威夷自己舉辦的奧運風格綜合運動會——所有年齡和體能狀況都能參加的阿羅哈州運動會——奪得獎牌。

身為這樣一個在 1990 年代參加體育競賽長大的女孩,我理所當然地認為體育比賽對我來說是隨手可得也隨處可見的。然而,在美國,情況並非一直如此。《教育修正案第九條》在 1970 年代通過之前,比起男子運動,女子運動往往資金不足、資源和機會也少很多。

但現在,保護女性運動員權益的《教育修正案第九條》正岌岌可危 1。最近拜登政府的教育部頒布了一項新規定,要求學校必須允許「自我認同」為女性的生理男性參加女子體育比賽。

相同的事情也即將要在台灣發生,這是我在過去十五年裡當作家的國家。


在台灣發生了什麼?

儘管台灣在過去二十年間通過了許多法案和政策來推動和保護女子體育賽事,但在台灣,這個我當成第二個家的國家,女子運動現在正面臨著被摧毀的風險。

台灣的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 (簡稱全中運) 是規模最大的年度綜合型運動會,全國各地的國高中運動員都會前來參加各項運動賽事。此運動會由教育部及體育署主辦,也被認為是台灣最大且享負盛名的青少年體育賽事之一。

從今年開始,自我認同為跨性別的學生運動員 2 可以「 自由選擇任一性別組 」以參加台灣的全中運。所謂的「非二元性別」學生也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選擇要參加男子或女子組競賽。

體育署尚未公開策畫參賽資格和比賽細節。這可以說是搭了於 2021 年 9 月發生的一項頗具爭議性 法院判決 的順風車,當時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公布了允許未術跨性別者修改法定性別的判決書 3,允許一名自稱「小 E」的男性在沒有進行性別重置手術的情況下將法定性別 (legal sex) 改為女性,這是此類裁決的首例。

在此之前,除非提供性別不安的醫療診斷和性別重置手術的證明,台灣人不能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欄位。我曾經聯繫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 (CTSSF) 和教育部 (MOE),試圖詢問他們將如何決定和制定非二元性別或跨性別選手的組別參賽資格,但他們沒有回應我的任一問題。

全中運對於台灣的體育新星來說非常重要。許多官員如教育部長和其他高級官員都會出席全中運,台灣媒體也會用很多版面報導這項賽事。對於許多台灣學生來說,這是他們高中的重要篇章——全中運提供了一個讓他們追逐成為職業運動員的夢想的舞台。事實上,許多出身自全中運的體育新星就曾代表台灣,又名「中華台北」(在中國的國際打壓和欺凌之下,台灣運動員為了能參與國際賽事且不和中國發生衝突,因而使用這個名稱),參加奧運。

如果體育競技界改變了規則,進而讓自我認同為跨性別的男性佔據主導地位,將會損害體育運動的公平性,且侵害女人和青少女得以公平競爭的環境。女性將會失去他們的體育獎學金、運動隊伍、比賽獎牌以及作為職業運動員成名的機會。

此項改變並沒有得到一般民眾的大力支持。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表示 ,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齊全,建議應該進一步探討如何鑑定和評估參賽者的資格,並至少要提前三年公告參賽規定。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也同意這樣的改變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則是要求體育署和其他相關組織明確寫出他們對全中運新規則的整套計畫,且應該召開公聽會,讓家長和學生都有權利了解和公開討論這些正在進行的新規定。大家都應該參與政策討論來確定這套模式是否可以接受,以避免政府的倉促決策遭到公眾反對。但為什麼一場公聽會都尚未舉行?為什麼這些來自教育界和家長的建議和訴求被忽視?

最近,一場在 2018 年舉辦的全國校際田徑賽事件突然受到了關注,因為當年有 一位自認為跨性別的男性 參加了台灣的全國大專校際運動會女子組比賽。許多來自其他學校的運動員和教練都知道這位運動員是男性,而台灣清華大學的代表也對他在田徑項目中與女性運動員競爭的公平性提出了質疑。但由於當時台灣對於跨性別的參賽資格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他得以在女子組裡比賽,並且打破了歷年台灣女性運動員記錄。可惜的是,直到現在仍然沒有明確的規則或指引,能公正且有系統地處理跨性別運動員參賽資格。


讓我們效法薩摩亞文化

薩摩亞文化對「fa’afafine」的接受程度,時常被讚揚在性別觀念上很進步。fa’afafine 是當地傳統的社會類別之一——傳統觀念的陰柔型男性會落在這個類別。fa’afafine 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偏好從事傳統的女性事務,而被認定為這個社會身份,因此這個概念完全仰賴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在薩摩亞,只有一種被視為「真男人」的方式,如果你不符合這個標準,就會被視為「其他」。從歷史上看,fa’afafine 並不否認自己的生理性別是男性。事實上,有幾名 fa’afafine 正是職業運動員,而他們參加的是男子運動隊伍。

儘管他們符合當今社會對跨性別的定義,但他們並不否認自己的生理性別,也不尋求入侵女性空間。喬雅.薩盧耶 (Jaiyah Saelua) (上圖最右) 是一名來自美屬薩摩亞的足球運動員,在薩摩亞文化中他是一位 fa’afafine,但在球場上他是男子隊的成員。他的人生故事即將搬上好萊塢大螢幕並將在今年上映,該電影由奧斯卡獎得主塔伊加.維迪提 (Taika Waititi) 執導。他已經接受了荷爾蒙治療和外科整形手術來調整自己的外表,但他仍然是男子球隊的運動員。他被自己的隊友、甚至整個社會包容與接受 4,因為在薩摩亞文化中不會有人去否定他確實是男性的生物學現實。換句話說,美屬薩摩亞的人們並未被逼著無視生物事實或受到洗腦 5,同時他們又允許像薩盧耶這樣的生理男性參加職業運動賽事。我會認為那是一種公平的妥協方案。

事實上,當紐西蘭的跨性別舉重運動員勞瑞爾.哈伯德 (Laurel Hubbard) 參加 2019 年太平洋運動會並獲得獎牌時,美屬薩摩亞教育、體育暨文化部長對此發表了看法 6:「讓跨性別運動員與女性競爭是不公平的。」該紐西蘭跨性別運動員哈伯德,即使在他四十一歲時 (比起平均女子舉重冠軍年齡高出二十歲),依然能以「高齡」之姿擊敗好幾位年輕的少數族裔女性,使她們失去了參加奧運的機會。薩摩亞總理圖伊拉埃帕.薩伊萊萊.馬利埃萊額奧伊 (Tuilaepa Sailele Malielegaoi) 明確表示,他不支持自我宣稱為跨性別的男性運動員參加女子運動項目,儘管他一路走來對 fa’afafine 運動員始終堅定支持、fa’afafine 也在薩摩亞文化中受到廣泛包容。「這位 fa’afafine、或者說男性,根本不應該被太平洋運動會委員會的主席允許和女性運動員一起舉重。當我第一次聽到這件事時,我很震驚。」他告訴記者 7,「無論我們怎麼看,他都是一名男性,難以想像這種事當初居然被允許了。」


怎樣才算公平呢?

我希望中華台北學校體育總會 (CTSSF) 和教育部 (MOE) 能回應我的採訪請求,我實在有太多問題需要請教他們。我想問他們,為了政治意識形態而輕易地假裝性別之間不存在生物學差異——把女性排除在她們經過漫長奮鬥後贏得的運動場域——是否能稱之為公平?女性等待了這麼久才終於獲得獨立於男性之外的女子競技體育,可她們卻必須和生為男性的「女性」競爭,這又是否公平?

一如許多其他國家,台灣的女性運動員仍然面臨困難的挑戰和不平等的待遇。和男性運動員相比,她們往往獲得較少的資金、資源和訓練的機會。這導致對女性運動員缺乏後援,進而影響她們的表現和成功機會。

除此之外,女性運動員在媒體報導中經常被物化 8 和性化,比起被當作認真的運動員、她們更被視為性的象徵。台灣的女性運動員可能因為文化或社會規範,所以在參與特定運動比如籃球時,較缺乏機會。舉例來說,有些運動被視為「太男性化」或「不適合女性」,這也限制了她們追求自己目標運動的能力。已經有一些團體 9 為此成立,以抵制這種某些運動只適合男性的保守觀念,但台灣的籃球場仍然由男性運動員主導。另外,女性運動員在外貌、行為舉止和運動表現方面,通常受到一套與男性不同的標準約束。例如,女性運動員可能會因為肌肉過多或不夠女性化而受到批評,而男性運動員很少受到相同程度的檢視。令人遺憾地是,現在除了以上種種困難,女性運動員還必須與男性在同樣的賽場上競爭。這怎麼能稱作公平呢 10

No SelfID Taiwan 是台灣唯一一個記錄著這波自我宣稱性別意識形態的問題的組織,他們 建議 當地居民向立法單位和行政機構提出申訴。他們的網站上提供了一封供民眾下載的 陳情書 ,讓他們能向立法單位和行政機構 (例如教育部體育署和主辦全中運的新竹縣政府) 表達對全中運公平性的擔憂。

關於男女在生理和體能 11 有所差異這點,已經有數不盡的文獻可以證明。允許男性自我認同為女性並進入女性的空間和使用女性資源,只會對原來的「女性」群體造成傷害。全球已經有超過 160 起男性運動員不公平地參加女性或女孩運動比賽的 案例 。我們不能再忽視這種不公平的情況。


延伸閱讀


  1. Women’s Sports Are under Attack 女子運動正受到威脅 ↩︎

  2. National High School Games to allow transgender, intersex athletes to compete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允許跨性別、間性人運動員一起競賽 ↩︎

  3. Taiwan court rules to allow trans woman’s ID card gender change request 台灣最高行政法院判決自稱跨性別女性的男性可改變身份證性別欄 ↩︎

  4. The uplifting and spirited story of American Samoa’s Jaiyah Saelua 美屬薩摩亞運動員喬雅.薩盧耶(Jaiyah Saelua)振奮人心的故事 ↩︎

  5. The problem with ‘preferred pronouns’ 關於「自選性別代名詞」的問題 ↩︎

  6. “It’s not fair to women lifters” - Games Chairman on transgender lifter 運動賽事主席發表對跨性別舉重選手的看法「這對女性舉重選手不公平」 ↩︎

  7. Samoan PM Tuilaepa Sailele Malielegaoi hits out at Laurel Hubbard 薩摩亞總理馬利埃萊額奧伊(Tuilaepa Sailele Malielegaoi)抨擊哈伯德以生理男性之姿參加女子組賽事 ↩︎

  8. Taiwan’s Female Athletes Still Fighting Institutionalized Sexism 台灣女性運動員依然在抗爭組織內的性別歧視 ↩︎

  9. Double Pump 女子籃球誌 ↩︎

  10. Save women’s sport — The facts, what do scientists say? 科學家們對跨性別選手參加女子組運動的看法 ↩︎

  11. The Battle of the Sexes. 性別之戰 ↩︎

想要收到網站的最新消息嗎?

訂閱最新消息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