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跨性別女性運動員設定血液睪固酮濃度標準,能否「降低」其運動表現優勢?

對跨性別女性運動員設定血液睪固酮濃度標準,能否「降低」其運動表現優勢?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原始刊載於 關鍵評論網

可以確定的是奧運的血液睪固酮濃度低於 10 nmol/L 標準是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的,因為跨性別女性的生理優勢仍會大幅保留,他們的肌力、肌肉量與骨質優勢使得生理女性運動員無法公平競爭,進而使運動競賽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受到質疑。

  • 作者:珍妮佛(肌力與體能教練/文字創作者、台大物理治療所骨科組研究生,珍妮佛的訓練筆記創辦人)
  • 日期:2021 年 8 月 10 日

目前世界各大賽事對於跨性別女性運動員參賽的規定都是在比賽前一年血液睪固酮濃度都要下降到一定程度才能參加,此文章將以實證研究探討此標準是否有效。

2015 年奧委會宣布跨性別女性參與女性項目的標準:在比賽前 12 個月血液睪固酮濃度都要低於 10 nmol/L。

根據奧林匹克憲章:奧林匹克精神是相互瞭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公正原則是參與奧林匹克競爭的行為規範。

因此可以合理推斷,強調「公平競爭」的奧委會所設定的血液睪固酮標準,是他們所認為可以將男性運動表現上的優勢「降低」到合理的範圍,達到公平與安全競賽。

那這邊文章就要從影響運動表現甚巨的身體比例/人體測量學、肌肉量、肌力、肌耐力表現、心肺功能與代謝指標等參數來檢視:奧運所設定的跨性別女性運動員參賽的血液睪固酮標準,是否能夠「有效」降低跨性別女性的運動表現優勢。

但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目前的規範主要都是在限制跨性別女性運動員呢?

這是因為生理男性在發育期間會分泌超過女性 20 倍的睪固酮,血液游離睪固酮濃度在開始發育後,終其一生都會保持至少 15 倍於女性的睪固酮濃度。


比較高的睪固酮會有什麼影響呢?

較高的睪固酮濃度會讓骨質密度、骨頭強度、骨頭大小都提高、肌肉量與肌力提升、減少體脂肪、血紅素濃度以及最大攝氧量都增加。

因此所有運動項目都將睪固酮列為禁藥,因為睪固酮就像是開外掛,會大幅提高運動表現。

上圖可以看出,隨著男性在發育期間睪固酮濃度分泌的上升,在跑步、跳躍、游泳的運動表現與女性的差距隨之增加。圖片來自於 2018 年的研究(Handelsman et al., 2018)

有些人可能會反駁女性個體間的分泌濃度差異也很多,不能只看男女的差異。可是根據台大醫院醫學檢驗部的資料,21-49 歲女性睪固酮濃度的生物參考區間為 0.14-0.53,男性則在 2.4-8.71,超出此區間就會是不正常的濃度,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生病。從生物參考區間就可以看出女性睪固酮的上限與男性的下限是完全沒有重疊的,男性睪固酮濃度的最低標是女性最高標的 4.5 倍。所以可見無論女性間的變數如何,仍然與男性的血液睪固酮有一大段的差距。

目前跨性別女性的性別重置荷爾蒙治療,是抑制睪固酮再加上補充雌激素,我們現在來看看目前實證研究的結果是如何。


身體比例與骨質密度

生理男性的骨質密度與強度都比生理女性高。目前的研究結論是跨性別女性的骨質密度至少可以保持 12.5 年,而且在臨床上也沒有觀察到抑制睪固酮後骨折機率有增加。

國際臨床骨密度的協會對於接受性別重置治療的跨性別女性的建議是,除非有其他危險因子,否則不需要檢測骨質密度。骨質密度的維持是因為跨性別女性所接受的性別重置治療除了抑制睪固酮,還補充了雌激素,而雌激素有保持骨質密度的效果。

在骨頭大小的部分,沒有證據證明抑制睪固酮會影響骨頭的長度和骨盆的寬度、因此可以推論跨性別女性在骨頭的參數上是不會有變動的。

從以上的研究可看出,抑制睪固酮到奧運規定之下,並不會讓跨性別女性的骨頭變小、骨盆變窄或是骨質密度顯著降低。

那骨頭大小、骨盆寬度跟骨質密度與運動表現的關係在哪裡呢?

骨頭大小會影響身高、四肢長度和手的大小,對於大多數運動來說這些會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關鍵。手腳比較長可以使動作更有效率,能用比較少的肌力產生更大的輸出力量,表現在運動上就是可以跳得更高、投得更遠更快。

生理男性的骨盆寬高比平均比女性低 6.1%,這代表生理男性骨盆天生比較窄,窄骨盆使他們的骨盆和膝蓋有生物力學上的優勢,而這讓生理男性膝蓋運動傷害發生率較低,例如前十字韌帶斷裂或是臏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等。在骨質密度上,生理男性較高的骨質密度使他們在高衝擊的運動上抗性較強,發生壓力性骨折的機率較低。


肌肉與肌力指標

在運動表現上,肌肉質量與肌力是關鍵影響因子,而肌力的性別差異最大。生理男性下肢肌肉量平均比女生高 33%,上肢高 40%;而在肌力表現上,男性的握力比女性高 57%,下肢力量則高了 54%。

那麼在性別重置療法後肌肉量和肌力有什麼變化呢?

至少有 12 個縱貫性研究都發現,接受性別重置療法一年後血液睪固酮濃度降低到 1 nmol/L 以下,他們的肌肉量減少不到 5%(奧運標準的十分之一,或是世界田徑總會的五分之一),而作為對照組的跨性別男性(女轉男),在補充睪固酮一年後,即使他們的肌肉量和肌力都有顯著增加,但是仍然遠遠不如跨性別女性。

在肌肉力量上,2020 年的研究更發現了,即便跨性別女性的睪固酮濃度保持在奧運標準的 1/10 以下長達一年,他們的肌力沒有下降。

從現有的研究,研究時長無論從四個月到三年不等,都可以看出跨性別女性的肌肉量和肌力優勢沒有因為抑制睪固酮而消失,即便肌肉量有下降,但是跨性別女性的初始優勢太大,總體而言下降幅度可說是微乎其微。

這些針對跨性別女性的研究結果也與研究男性攝護腺癌的結果(Storer. et al,)相合,前列腺癌的治療主要是使用藥物來抑制雄激素產生或是阻斷雄性激素與雄激素受體(AR, androgen receptor)結合,接受阻斷雄性激素兩年的患者每年大約會流失 2-4% 的瘦體重。

肌肉量與肌力可說在絕大多數的運動中都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關鍵因子。從肌肉和肌力角度,抑制睪固酮都不會消除跨性別女性在肌肉量和肌力上的優勢。生理男性在肌肉量和肌力勝過生理女性太多,即使在抑制睪固酮後肌肉量肌力下滑,結果仍遠勝於生理女性。因此抑制睪固酮濃度可說是完全無效的措施,並不會使得跨性別女性和生理女性有公平競爭的效果。


耐力與心血管指標

目前並沒有持續追蹤抑制跨性別女性的血液睪固酮濃度對耐力型運動表現的研究。

比起需要爆發力、肌力與肌肉量的運動,耐力型運動表現的性別差異較低。耐力表現因素之一的血紅素會被雄性激素影響,生理男性的血紅素濃度高出生理女性 12%。因此,抑制睪固酮的確會減低跨性別女性的紅血球濃度,而血紅素的減少通常會與有氧能力降低有關。

然而,血紅素濃度並非是決定最大攝氧量的唯一因素。總血量、心臟大小與心臟收縮能力、其他因子例如微血管供應、和粒腺體功能都在攝氧量上都扮演重要角色,生理男性的最大肺通氣量比生理女性平均高 48%、左心室體積高 31%、最大心輸出量高 30%。所以就算跨性別女性因為抑制睪固酮而導致血紅素降低,但是跨性別女性比生理女性大的心臟、總血量、心輸出量,並不會讓他們的耐力表現降到跟生理女性相同的水準。

在耐力運動上另一個影響運動表現的重要因子是體脂肪。生理男性的體脂肪通常較低,跨性別女性在減脂上不會碰到生理女性在過度減脂常遇到的女性運動員症候群,也就是能量攝取不足、停經與低骨質密度三者間的惡性循環。所以從身體組成上,跨性別女性仍佔有優勢。

總體而言,目前對於跨性別女性抑制睪固酮後的耐力運動表現研究仍不足,抑制睪固酮的確會讓血紅素濃度下降,但是從過往的生理性別差異數據來看,跨性別女性天生較大的心臟、總血量以及心輸出量,仍讓他們在與生理女性競賽上保有不公平的優勢。


結語

從現有數據來看,跨性別女性因發育期所獲得的肌肉量、肌力、骨密度、有氧耐力等巨大優勢,並不會被現有運動賽事的睪固酮濃度限制所消除,且消除的程度相當有限。

對於跨性別女性的生理優勢到底要下降到多少,參與女性競賽才算公平,目前學界尚未有共識。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奧運的血液睪固酮濃度低於 10nmol/L 標準是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的,因為跨性別女性的生理優勢仍會大幅保留,他們的肌力、肌肉量與骨質優勢使得生理女性運動員無法公平競爭,進而使運動競賽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受到質疑。

況且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沒訓練過的跨性別女性身上,缺乏有訓練的樣本,如果是有訓練的運動員,在性別置換治療前的基礎肌肉量與肌力比沒訓練過的人高很多,所以他們的初始優勢會更大。跨性別運動員若在性別置換治療中從事規律肌力訓練,還可以抵銷肌肉流失。

所以抑制睪固酮濃度不管從任何指標上都不會讓跨性別女性與生理女性的競賽變得公平,那此規定的意義在哪裡呢?

體育競賽的核心在於公平、安全與多元包容,但是如果只著眼在多元包容,那麼這是否犧牲了比賽的公平與安全性?

比賽區分量級、性別與年齡,都是為了讓生理條件相似的人可以一起競爭,並讓比賽較為公平與安全。國際橄欖球總會是少數完全禁止跨性別女性參與女性賽事的運動聯盟,他們禁止的理由也是基於公平性與安全性,讓跨性別女性參加女性競賽,會使生理女性運動員有不成比例的運動傷害並且增加生理女性在比賽承受的危險,腦震盪與骨折的機率會顯著提升。

因此基於公平性與安全性的考量,筆者倡議應該另外設立跨性別女性組,不只能讓跨性別女性可以有參賽機會,也能使生理女性運動員的安全受到保障,並且讓體育競賽的核心價值——公平得到實踐。


參考資料


本文原始刊出於關鍵評論網,獲作者同意刊載。

想要收到網站的最新消息嗎?

訂閱最新消息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