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0 月 02 日 匿名更新日期: 2022 年 11 月 07 日The Economist一家子宮頸癌慈善機構進行的調查表明,大約 40% 受訪者不確定子宮頸(cervix)是什麼意思,這表示要求「有子宮頸的人」(people with cervixes)參加篩查預約,可能效果不彰。《經濟學人》指出,使用語言的重點是順利交流溝通,堅持使用不熟悉或聽起來陌生的術語,將使討論與倡議失去成效,許多嚴峻婦女權益問題的受害群體,例如女陰殘割(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家庭暴力、童婚或性別薪酬差距,可能在理解這些用語時就面臨障礙。英國 語言 醫療與科學相關連結Why the word “woman” is tying people in knotsThe Economist(備份)好好的「woman」不用,歐美國家為何以「有陰道的身體」、「分娩人」稱呼女性?風傳媒(備份)繼續閱讀英國最高法院:女人的定義是生理女性英國國際母乳會開始教男性「哺乳」!受託人和創會元老憤而辭職英首相:女人沒有陰莖──反對黨黨魁:0.1% 女人有陰莖英國國民保健署把「女人」一詞從三種癌症:卵巢癌、子宮癌和子宮頸癌的頁面中移除了英國學習助產學的學生被教導如何照顧分娩的男性所有跨性別事件專欄文章英國 NHS 包容性語言抹消「女人」性別非光譜妳反對性別認同意識形態?淺談男性跨運人士的肢體與言語暴力全部文章 分享 複製網址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