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台灣 2021 年出現第一例男跨女江小 E 成功不接受變性手術便得以更改證件性別以來,公視便持續播出與跨性別及換證制度相關的節目,內容不乏已在國外引起巨大爭議的主題。在 2023 年 11 月 4 日,公視主題之夜 SHOW 臉書粉專發文問觀眾:「你的國一孩子,說他的生理跟心理性別並不一致,希望透過醫療改變身體性徵,你會?」在該篇貼文底下,出現幾則立場中立的留言,但更多的是熟知國外未成年醫療變性慘況的反對意見。
有人指出,若自己是家長,會先和孩子聊聊,了解他想變性的原因,假使小孩長期接受心理諮商,成年後仍堅持要變性,則尊重他的選擇。而其他人則批評,未成年變性所使用的青春期阻斷劑,會引發非常多不可逆的後遺症,使得小孩成為「藥廠的終身客戶」,身為家長不應鼓勵,反而應讓小孩了解用藥後的真實情況。只有極少數留言支持未成年變性,即使被其他人質問「未成年在法律上是無行為能力與限制行為能力人,不得抽菸、飲酒、開車也無投票權」,該人也堅稱「未成年」應擁有「自己身體的醫療決策權」。
事實上,自從爆發多起未成年變性醫療醜聞及出現大量未成年脫跨者 (detrans) 後,歐洲多國已發布未成年變性禁令,限制該類藥物只能開立給特定研究的未成年個案,即使是美國,也有多州頒布相似禁令並重罰替未成年變性的醫療人員,而澳洲最大的醫療賠償保險公司之一的 MDA National 評估醫糾風險後更宣布,不再提供保險給進行未成年變性療程的家庭科醫師及私人醫師。在國際上,也有無數醫療人員成為吹哨者,呼籲在科學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不應讓未成年患者做出不可逆轉、會影響一生的決定。此外,英美澳等國仍在研議性別認同扭轉療法 (conversion therapy) 禁令,因此類法規一出,不但會使試圖幫助未成年患者探索其他可能的醫療人員面臨牢獄之災,更會產生剝奪親權的問題,使得想要幫助孩子瞭解自身想法的家長被認定為施行家暴。公視身為台灣的公共媒體,理應多方查證、提供國內外不同看法,而非重複國內跨運團體的單方面主張,才對得起「第四權」此一制衡政府、獨立報導不經審查的稱號。
- 公視主題之夜臉書發文Facebook(備份)
- 花蓮某國小狼師入混廁偷拍女學生 校方急改為女廁
2024 年 09 月 26 日 - 「臺東女孩日」縣府攜手勵馨 邀變裝皇后入校園分享「多元性別女性」工作樣貌
2024 年 09 月 18 日 - 臺灣跨性別醫學學會公布第一屆理監事名單 稱生理性別為「出生認定的性別」並將討論「未成年跨性」需求
2023 年 10 月 26 日 - 臺灣:網路問卷調查,九成以上受訪者強烈反對無接受變性手術男跨女藉「口頭變性」更改法定性別
2024 年 03 月 18 日 - 北市為性別平等教育 盼 3 年內普設性別友善廁所「每校至少一間」
2024 年 04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