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博物館宣稱古羅馬皇帝實為男跨女,但歷史學界並不同意

位於英格蘭赫特福郡的北赫特福德郡博物館 (North Hertfordshire Museum) 擅自幫一位西元三世紀時的羅馬皇帝「出櫃」、宣稱他其實是男跨女,並在展覽說明文字中以「她」稱之,而引發軒然大波。

埃拉伽巴路斯 (Elagabalus) 在西元 218 年,以 14 歲之齡成為羅馬帝國的皇帝,卻在 4 年後被暗殺。羅馬編年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 (Cassius Dio, AD 165-235) 在其著作中,寫下這位皇帝不但「被稱為妻子、情婦,以及皇后 (wife, mistress and queen)」,並要求他的情人「別叫我先生,因為我是女士。(“Call me not Lord, for I am a Lady.”)」更甚者,狄奧在編年史中還寫下這位皇帝曾經要求醫生幫他動手術,好讓他擁有女性的陰道。

北赫特福德郡博物館的館藏中,有一枚埃拉伽巴路斯在位期間所鑄造的銀幣。這枚銀幣經常在該館的「LGBT」主題展覽中展出,也就是因為這樣,館方在諮詢過英國 LGBT 組織「石牆」(Stonewall) 的意見之後,決定在這件文物相關的解說文字裡,全面改用以「她 (she)」來稱呼埃拉伽巴路斯,以確保「(館方的) 展示跟宣傳的一切都跟得上時代,而且能夠展現館方最高的『包容性』([as] inclusive as possible)。」

當地議會的自由民主黨籍議員暨藝術委員會成員基斯‧哈金斯 (Keith Hoskins) 表示:「埃拉伽巴路斯肯定更喜歡『她』這個代名詞,所以我們在討論『她』的時候會特別反映這點。」並補充,既知道埃拉伽巴路斯的自我認同是女性,那麼用正確的方式來稱呼她才能表現尊重跟禮貌。

不過,博物館方面用以佐證這位皇帝是男跨女的資訊來源全部出自史學家狄奧筆下,但狄奧同時也兼任亞歷山大·塞維魯斯 (Severus Alexander) 的執政官 (consul)。而塞維魯斯正是在埃拉伽巴路斯遭到暗殺之後,「剛好」繼任的下一屆羅馬皇帝,因此這些關於埃拉伽巴路斯奇異行為的描述很有可能經過加油添醋,藉此強調他被暗殺是死有餘辜。眾多歷史學家表示,對於在羅馬時代的男性而言,若被別人認為表現得「陰柔」或「像是女性」是種恥辱。因此,狄奧筆下針對埃拉伽巴路斯生涯種種令人側目的行徑描述,很可能是抹黑及人格謀殺 (character assassinations)。

劍橋大學羅馬研究系教授和古典系研究主任安德魯‧華勒斯–哈德里爾 (Andrew Wallace-Hadrill) 表示在羅馬時期並沒有「跨性別」這個概念,但對他們來講,指控某個男性在性事當中「像個娘們」是最嚴重的詆毀,而埃拉伽巴路斯出身於敘利亞 (當時為羅馬帝國東方行省) 也有影響。畢竟種族偏見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曼徹斯特大學的古代史教授克里斯蒂安·拉斯 (Christian Laes) 則表示,在閱讀這些傳記時必須抱持高度懷疑,因為埃拉伽巴路斯是第一個擁有敘利亞血統的羅馬皇帝,而正統的羅馬公民與元老院成員會因為這個原因輕視他。至於跨性別,在當時的羅馬人眼中這並不是個耳熟能詳的概念。但在動盪的時代裡,總是會有在性方面離經叛道的人被當成代罪羔羊。

長期關注女性權益的記者兼作家瓊‧史密斯 (Joan Smith) 則在她的 UnHerd 網站投書中表示,用一套距今 20 多年前才發明的意識形態來給歷史人物貼標籤的行為,只會讓英國的博物館成為笑柄,並且表示「這不是教育,這是政治宣傳,而且這會破壞公眾的信任。」

譯註:

  1. 譯文最後引用的社論作者瓊‧史密斯 (Joan Smith),是英國團體「生理性別很重要 (Sex Matters)」 的顧問之一。
  2. 古羅馬時代,男人在性方面扮演被動一方被視為恥辱的風氣,還有一則關於凱薩 (Gaius Julius Caesar, BC 100-44) 的軼事可以參考:凱薩 20 歲的時候曾經出使羅馬在東方的友邦比提尼亞 (Bithynia),並跟國王尼科美德四世 (Nicomedes IV) 交情匪淺,有謠言說他對尼科美德四世施展了美人計,揶揄他是比提尼亞皇后 (Queen of Bithynia, Latin:Bithynica regina)。後來這謠言也被西塞羅 (Marcus Tullius Cicero) 等政敵用以攻擊凱薩。

想要收到網站的最新消息嗎?

訂閱最新消息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