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 (IOC) 於 2021 年發布了《國際奧會基於性別認同及性別差異的公平、兼容與無差別待遇框架》(IOC Framework on Fairness, Inclusion, and Non-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Gender Identity and Sex Variations),旨在確保運動賽事的公平、包容性並消弭歧視,且在 2023 年發布了一分有關此框架的立場聲明。儘管國際奧委會承認運動科學和醫學的重要性,並以此制定政策的企圖值得肯定,但自新政策發布以來,學術界的數項反面研究已證實奧委會推出的跨性別參賽框架並不符合現有科學和醫學證據,各項實施建議也缺乏可行度。
男性拜睪固酮 (Testosterone exposure) 之賜,在青春期後獲得比女性更大的體能優勢,不管在肌肉、力量、耐力或是有氧能力皆然。但奧委會框架中提到的以生物學或身體特徵為基礎的「無優勢推定 (no presumption of advantage)」原則,卻徹底忽略此一事實。此次研究紀要也指出,即使男跨女運動員的睪固酮濃度低於一般男性,他們的肌肉量、力量與其他體能優勢依舊高於女性運動員。因此,能預測個別運動員表現的因素並不是他們成年的睪固酮濃度,而是他們在發育期時暴露在多少睪固酮之中以及當時發育出來的男性第二性徵。同時,要求生理男性運動員透過醫學手段降低睪固酮濃度來「降低比賽成績並獲得女性資格」,也存在倫理和法律問題,而且監測運動員是否遵守睪固酮濃度的規定也有執行上的困難。
另一方面,對於女跨男運動員,注射睪固酮可能會增進他們的體能,但這並不能讓他們完全「克服」在早期發育和青春期期時形成的身體和性別差異;因此,相關研究若聚焦在男跨女和女跨男運動表現的不對稱性,便能更好地理解生理性別在發育期帶來的重大和持久的影響力。這也讓奧委會提出的「有意義的競爭 (meaningful competition)」成了空談。只有徹底排除男性選手的體能優勢,才能真正確保女子賽事的公平競爭。
而對男跨女進行個案審查則可能影響到當事人的名聲,且這樣的制度在管理層面上也無法落實。因此,本研究呼籲對於意圖參加女性賽事的男跨女選手,應當以當事人是否具備男性生理優勢作為標準,而非像現行一樣僅以血液中的睪固酮濃度作為判斷依據。即使極其傑出的女運動員能夠超越相對較差的男運動員,然這些因素與基於生理性別的分類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無關,而考慮到男性極大的生物優勢以及他們參加大多數運動項目的人數,使得任何女性極不可能在最高級別的運動項目中與男性共同競爭並且奪牌。最重要的是,國際奧委會應當重視女性選手的意見。研究學者們呼籲國際奧委會重新評估現行的跨性別參賽框架,並將男性生理發展帶來的體能優勢納入通盤考慮,以確保女性運動項目的公平與安全。
- 最新研究顯示過半女性菁英運動員贊成比賽依生理性別分組──大多支持男跨女運動員的權利,但強調運動的「公平性」
2024 年 04 月 16 日 - 數據顯示:女性奧運選手成績比不上十幾歲的男孩
2019 年 08 月 15 日 - 男跨女運動員研究發現:跨女經三年荷爾蒙治療後,淨體重和肌重仍高於生理女性
2022 年 06 月 23 日 - 2024 巴黎奧運:男跨女欲參加女子組 部分項目需符合 12 歲前變性之規定
2024 年 01 月 02 日 - 英國 BBC 的 2024 年女性菁英運動員民調結果出爐:對男跨女參加女子組感到不安但不敢公開發言
2024 年 03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