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議員何孟樺 4 月 22 日在個人粉專報告民政部門質詢,針對「缺工議題」、「多元性別權益」、「政風改善」、「生育獎勵金」獲得市府團隊正面答覆研議辦理。其中「多元性別權益」何孟樺提出應「積極催生跨性別生育準備手冊」。
何孟樺首先提到,根據 2022 年的統計,台北市已有 1,322 對「同性婚姻」,是全國各縣市第二名。然而衛服部幾乎每年提供媽媽手冊,去年也開始提供爸爸手冊,卻遲遲「沒有針對跨性別族群的生育手冊」。她認為台北市在同婚的中央法規生效前,2015 年已經率先開放同婚登記,是全國的前段班。因此希望台北市可以再度率全國之先,向民政局爭取資源製作「跨性別生育準備手冊」提供給家長,讓生育系統、支持系統支持到各類型的家庭。
然而這番話引來不少質疑。有民眾表示,生育必定是由生理男性和生理女性來生育,直接領爸爸手冊跟媽媽手冊來看就好,為何需要獨立弄一本跨性別生育手冊?跨性別生育在惡露處理、嬰兒疫苗、剖腹術後護理、哺乳方式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嗎?還是跨性別手冊是要像國外愛丁堡納皮爾大學一樣說男性生殖器可以分娩,或是像澳大利亞母乳餵養協會一樣推動男性哺乳幼嬰?
而且整篇文章並未提到關於「生育獎勵金」的部分,只有在文章附圖中表示「爭取生育獎勵金擴大照顧族群」。所謂的擴大照顧族群,是否也對應了上述提到的支持跨性別生育?
另外也有民眾質疑,既然文章開頭用「同性婚姻」破題,怎麼不是針對同性戀者準備單身生育準備手冊、女同性戀生育準備手冊,而是「跨性別」生育準備手冊?身為推動多元性別權益的市議員把 2 個不同需求不同的族群,當作有相同需求的人,用「同性婚姻」來包裝「跨性別」需求,其實對多元性別並不了解,不該貿然提出此議題。
- Facebook文章Facebook(備份)
- 臺灣跨性別醫學學會公布第一屆理監事名單 稱生理性別為「出生認定的性別」並將討論「未成年跨性」需求
2023 年 10 月 26 日 - 綠黨立委參選人男跨女吳伊婷訓已術跨性別「別過河拆橋」
2023 年 11 月 12 日 - 2022 台灣跨性別遊行「取消強制手術」,婦女團體與同志團體皆出席相挺
2022 年 10 月 28 日 - 伴侶盟:生理性別屬隱私,大多數第一二線醫療人員沒必要知道病人的生理性別
2022 年 01 月 09 日 - 伴侶盟:國家不應該蒐集生理性別資訊
2021 年 10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