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諾貝爾生醫獎德國女得主表示:生理性別只有 2 種

1995 年諾貝爾生醫獎德國女得主 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接受女性雜誌《EMMA》採訪時,表示德國 LGBTQ 事務專員 Sven Lehmann 說的「生理性別有很多種」,恐怕是翹掉基礎生物學課的結果。Nüsslein-Volhard 解釋,所有哺乳類動物包含人類都只有兩種生理性別,一般由擁有 XX 染色體的雌性產出卵子,擁有 XY 染色體的雄性則產出精子。她也說,雙性人並不是第三種生理性別,他們只是同時擁有兩個生理性別的特徵。

當被問到「最近的政治正確術語都認為自我宣稱 (self-ID) 男跨女真的是女人」時,Nüsslein-Volhard 明確地指出人類不可能改變自己的生理性別。她舉了女跨男為例,服用睪固酮的生理女性雖然會得到較低的嗓音並長出鬍子,卻無法長出睪丸並產出精子。再被問到她如何看待德國將允許 14 歲以下青少年更改法律性別的政策時,她則以青春期的自己為例,並認為少女若抱有這種痛恨自己且「寧願當個男人」的想法,應該優先尋求自我認同與人生建議而非更改證件性別。

對於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在 2017 年做出的判決(「生理性別不只由基因、解剖與染色體特徵決定,也由社會與心理因素決定。」),Nüsslein-Volhard 則駁斥道,個人感受能被社會與心理因素影響,但他的生物性別卻非如此。她說,社會性別當然有個範圍,但生物性別就只分成女性和男性。對於生物學博士生 Marie-Luise Vollbrecht 因主張「生理性別只有兩種」,而遭到柏林洪堡大學取消演講一事,Nüsslein-Volhard 提起了 1980 年代的另一起類似事件,當時一名男學者在 Y 染色體上發現了一個決定生理性別 (刺激睪固酮分泌) 的基因,卻被指控是傷害人類道德倫理。她強調,會發出這類抗議的人一點都不了解生物學,生物性別這方面的教育一直都不夠普及。

在採訪的尾聲,Nüsslein-Volhard 分享了做科學研究時被敵視的經驗。她說,即使自己是拿蒼蠅胚胎做研究,也被人指控是在控制胚胎 (生命)。她更坦言,德國人對科學研究的敵意仍特別強烈,但這個情況在新冠疫情後改善了一些,人們理解到病毒並不會因為自己不相信就不存在。對於跨運人士主張「外陰不是女性身體部位」的言論,她則打趣道:「我們真的需要在乎這些人怎麼想嗎?」然而,她也強調,變性人不該受到歧視,人們也不該承受糟糕的待遇,即便如此,人們仍不該強迫所有人把他們的想法當成事實。

想要收到網站的最新消息嗎?

訂閱最新消息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