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路問卷調查,九成以上受訪者強烈反對無接受變性手術男跨女藉「口頭變性」更改法定性別

譯註:本文為專家所做的跨性別免術換證之台灣民調研究。

近年來在台灣對跨性別議題的討論量與日俱增,也越來越多人注意到伴侶盟與相關團體人士要求取消《性別承認法》中,必須進行變性手術後方能更換證件性別的目標。(譯註:現行的《性別承認法》實為內政部的內授中戶字第 0970066240 號令,申請變更證件性別者需持 2 位精神科醫師開立的診斷書以及摘除原有性器官的診斷書。此名稱較符合跨運團體如伴侶盟欲推行的跨性別免術/自由換證入法。)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的趙國玉副教授、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的周植強醫師,以及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解剖病理科的鄭威主任等學者,於 2022 年 4 月初進行了網路問卷調查,以期了解台灣一般民眾對於「Self-ID」(免術換證,或稱口頭變性) 的觀感。該問卷樣本數超過一萬人,且調查報告已發表於《性行為檔案》學術期刊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而民調結果顯示超過九成台灣民眾強烈反對免術換證。

問卷名為「對於自我宣稱性別的看法 (Opinions of Gender Self-Identification)」,問卷內容是一個由家長、婦女以及 15 歲以上青少年所組成的團體提出、再由多個不同民間團體協助擴散。該問卷由 14 個陳述組成,沿用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對於「性別認同/社會性別」(gender) 的定義,詢問作答者對於「普世認定適合男女從事的社會角色、行為、活動以及特質」的觀感。問卷分成 3 個部分:分別是女性安全 (5 題)、女性權利 (5 題),以及法律與社會等層面 (4 題) 的影響。作答者須以1或0表示自己對該 Self-ID 陳述同意與否 (1=同意,0=不同意)。整份問卷做完,會得到介於 0 與 14 之間的總分。總分越低,代表對跨性別免術換證的接受度越低,而反之亦然。

問券收集期間為 2022 年 4 月 16 日至 4 月 30 日,對象為所有在台灣地區 (含外島) 居住的 15 歲以上民眾。在作答的 10,528 人中,有 10,158 份為有效調查結果,樣本流失率為 3.5%。另外,這份問卷調查內容主要聚焦於男跨女,因為不論是在國內外,男跨女的媒體能見度都比女跨男更高。調查群體中有 77.4% 的受訪者為女性,主要分布於 25-35 歲 (25.6%) 跟 46-55 歲 (22.5%) 之間。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是家長 (52.5%)。三分之一受訪者支持同性婚姻法 (30.9%)。四分之一左右 (24.9%) 支持對 18 歲以下兒童進行性別認同教育。不過,只有 10.1% 受訪者認為應給予患性別不安的青少年青春期阻斷劑以進行治療。

分析結果顯示,九成以上的受訪者不同意問卷中的所有項目,顯示出台灣對於 Self-ID 在女性的安全、權利,以及法律與社會上的影響持壓倒性的負面態度。且在婦女安全與法律社會方面,無論學歷高低的受訪者皆持相同立場,意味著教育程度並不影響受訪者的觀點。而女性受訪者在橫跨問券的三部分皆明顯比男性更不認同 Self-ID。

在不具名的開放式問題答覆中,有五分之一受訪者選擇作答,其中仍然以女性跟家長為大宗。而不論男女受訪者都表示安全議題是一大重點,認為兒童與婦幼的安全比跨性別者自認應該要享有的權利更重要。也有家長擔心他們的女兒可能會因為《性別承認法》,被迫在比賽中因為男跨女競爭對手的體能優勢失去獲獎的機會。而不論是否已為人母的女性反對則是因為認為 Self-ID 就是對女性的壓迫,畢竟大眾無法一眼辨認男跨女跟男性性犯罪者者,而法律應該要保護女性,不是為了某些人鬆動變更證件性別的標準。

也有些家長憂慮性別認同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比起促進心理健康,他們認為向未成年人傳授這些資訊,更可能導致孩子們對自身性別產生困惑。有些認同多元性別 (贊同所有關於性別認同的陳述) 的受訪者表示,無論是誰都不該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或多元性別遭受差別待遇。但也有對多元性別持正面態度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解為何男跨女要讓自己繼續陷入二元性別的刻板印象框架中。研究結果顯示,支持 Self-ID 的受訪者還不到一半。儘管在家長與非家長間,以及 35 歲以上跟以下的受訪者的得分明顯有差異。不過所有受訪者都強烈反對自我宣稱性別。鑑於大多數受訪者是女性,我們應謹慎對待這份調查結果。

想要收到網站的最新消息嗎?

訂閱最新消息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