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的 SEGM 是性別不安醫療專業人員成立的團體,他們認為支持未成年變性的科學證據不足。)
丹麥醫學協會雜誌《Ugeskrift for Læger》(暫譯:《 醫師週刊》) 證實,該國照護患有性別不安的青少年的方法發生了顯著轉變。大多數前往性別診所的青少年不再獲得青春期阻斷劑、荷爾蒙或手術的處方,而是接受治療諮詢和支持。
在過去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丹麥與其他西方國家一樣,患有性別不安的未成年人數量呈指數級增長。 在 2014 年,丹麥只有 4 例記錄在案的兒科病例要求變性。到 2022 年,丹麥轉介數量卻增長了 8,700%,達到 352 例,與許多西方國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增長千倍 (several-thousand-percent) 的情況類似。隨著希望接受性別重置的年輕人數量增加,丹麥性別臨床醫生對他們進行性別重置的比率也在增加。到 2018 年,丹麥的中心化性別服務已對 65% 的被轉介青少年進行了醫療性別轉換。這與其他兒科性別診所報告的被轉介兒童接受醫療性別轉換的比例相似。為了進行比較,一間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性別診所報告稱,73% 的遲發轉介和 85% 的早發轉介接受了醫療性別轉換;在美國,研究人員分析西雅圖兒童醫院性別診所的數據後發現,超過 60% 的轉介案例在接受醫療性別轉換療程的一年內,便服用了青春期阻斷劑或異性荷爾蒙。
然而,丹麥跟隨在經過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歐洲國家研究證據之後,也看到瑞典和芬蘭推翻「性別肯認」範例療法且轉而採用更謹慎的方法,即優先考慮心理支持和非侵入性方式時,丹麥似乎做出了安靜但更堅決的轉變:透過心理諮商而不是青春期阻斷劑、荷爾蒙或手術,來治療大多數患有性別不安症的青少年。 2022 年,被轉介到丹麥的中心化性別診所的患者中,只有 6% 接受了內分泌干預治療 (青春期阻斷劑和 / 或異性荷爾蒙)。
丹麥醫學協會雜誌 《Ugeskrift for Læger》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解釋了這一改變的基本原因。這篇丹麥語文章討論了未成年變性療程的時空背景與當前問題:醫界對就診人群流行病學轉變的了解非常有限、患者脫跨的比率不斷上升、無人能確定這些患者將面臨什麼樣的長期結果,是否應在固有的醫學和倫理不確定性情況下為未成年人提供強烈的、改變人生醫療介入。
該文的作者都是在丹麥負責評估青少年並批准他們進行性別重置的臨床醫生。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良善意圖是建立在證據不足的基礎上,也看到越來越多傷害患者的證據,所以他們急遽改變了方向。該篇文章是開放下載的,但僅有丹麥語版本,故在此作一摘要:
- 丹麥中心化兒科性別服務於 2016 年啟動;
- 引入兒科性別轉換服務的理由是來自荷蘭臨床醫生於 2012 年描述的荷蘭方案 (Dutch protocol) 和著名的 2014 年「荷蘭研究」:盡早提供荷爾蒙治療可以帶來更好的身心狀態;成年後僅需更少的手術、對自己身體更加滿意、低後悔率和極少的副作用;
- 現在受到質疑的一個關鍵假設是:長期存在性別不安且該症狀在青春期更為劇烈的青少年,其跨性別認同的恆久性。因為人們相信,這類青少年的跨性別認同將是永久的或是「穩定的」。然而,該文作者們現在承認,青少年脫跨的比率不斷上升帶來了重大問題,他們也擔心「這些研究的普遍性」,尤其是這些研究是否還適用如今被轉介到性別診所的青少年。
4.11 歲以上青少年的轉介數量以一個顯著而「無法解釋」的增加呈現,而這些增長「主要由出生性別為女性的患者組成」,並無法為此顯著變化找到一個合理解釋,這成為一個重大危險信號。 - 另一個危險信號是目前性別不安病例中的共病率很高:根據研究報告,荷蘭的性別不安青少年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的比例相對較低 (33%);而在丹麥和其他國家,性別不安的青少年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的比例要高得多 (例如,在芬蘭有 75%),這些病症包括憂鬱症、焦慮症、自殺念頭 / 自殘、自閉症類群障礙 (ASD) 和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 (ADHD)。
- 作者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擔憂:性別不安的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的年齡更早,但對此現象並未說明原因,僅只說明總體上進入青春期的年齡一直在下降。
- 作者們更普遍地指出,青少年尤其是少女,性別表現不一致 (gender nonconformity) 的比例不斷上升,此點與青少年就醫的意願無關:「女孩中非典型性別行為的發生率普遍較高」,而「男孩對非典型性別行為的容忍度較低」。
- 作者們明確指出「社會影響」是性別不安表現的流行病學轉變中的一個令人擔憂因素。
- 丹麥臨床醫生擔憂那些自青少年時期開始變性者的脫跨率不斷上升,也擔憂缺乏對脫跨現象的研究。
- 丹麥臨床醫生現在擔心的是,大量具有不同性別不安表現的未成年人,其接受性別轉換療程的基礎,是一項基於一群不同患者的短期荷蘭研究,但該研究未能在荷蘭以外的地區進行複製。
- 近期的國際變化尤其是北歐國家,似乎直接影響了丹麥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
- 由於上述擔憂和國際變化,丹麥嚴格限制了青少年接受荷爾蒙干預的資格,該文章並未提供逐年轉介治療 (referral-to-treated) 的比率,但另一篇報導指出:2018 年,有三分之二 (65%) 的被轉介青少年進行了變性,到 2022 年,這一比例下降至 6% 。
作者最後呼籲進行更多研究和國際合作。另外,現在的丹麥治療指引於 2018 年發布,將於 2023 年晚些時候更新。雖然更新的細節尚未公開,但文章中描述的新療法預示了更新後的指引中可能包含的原則和實踐,具體來說:
- 需要進行徹底的心理評估,以確定性別不安是否與自閉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等精神障礙有關。
- 性別不安與經典「荷蘭」定義不同的未成年人 (即,性別不安早發並在青春期後惡化,沒有同時罹患其他重大精神疾病) 將僅獲得社會心理支持性治療。
- 並非所有符合以上條件的未成年人都將被視為具備知情同意的能力。
4.15 歲及以上的青少年仍保留未經父母同意依然能接受變性治療的權利,但將被優先提供諮商療法。 - 對於剩下來的、有資格進行變性醫療的少數案例,其療程的重大不確定性被清楚地指出來,不可逆轉的變化以及健康風險被指出:「兩種性荷爾蒙都會導致生育能力下降,但其程度和可逆性仍然未知。荷爾蒙治療的副作用包括濫用、自殺意念 / 自殘、嚴重的心理困擾和令人擔憂的軀體疾病 (例如癌症、血栓栓塞性疾病)。」
- 對未成年人進行的手術干預已經很少見,可能不再作為一種選擇。丹麥衛生部長最近的評論表明,更新的指引可能正式禁止乳房切除術。
過去幾週,健康記者報導稱,丹麥可能正在發生變化。丹麥醫學協會期刊《Ugeskrift for Læger》上的這篇文章毫無疑問地表明,丹麥也在青少年性別轉換方面做出了修改,將這種選擇限制在極少數情況下,同時優先考慮為絕大多數等待治療的青少年提供諮詢。這篇文章很好地說明了丹麥「性別肯認」護理模式的興衰。它描述了丹麥如何在 2016 年受到其他北歐國家的影響,選擇「為患有性別不安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一種幾乎沒有門檻要求的荷爾蒙療法」。該療法是由基礎的荷蘭研究證明合理性:「研究表明激素治療後的健康狀況和身體滿意度更高,後悔程度較低,副作用也很少。」然而,越來越多的轉介數量、性別不安表現的變化以及越來越多的患者後悔的報告:再加上唯一一個青少年樣本 (n=55) 缺乏長期追蹤結果,而這些實際情況導致丹麥臨床醫生調轉了治療方向。
- 丹麥:昔「女性博物館」前的鬍子裸男餵奶雕像引爆爭議
2023 年 04 月 22 日 - 美國:男跨女助理衛生部長施壓 WPATH,試圖移除跨性別照護準則的變性最低年齡限制
2024 年 06 月 25 日 - 英國醫學會:對於批判未成年變性的《卡斯報告》,將採取中立立場
2024 年 09 月 27 日 - 美國整形外科學會公開表示拒絕支持未成年變性醫療
2024 年 08 月 14 日 - 瑞士:家長因拒絕讓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的女兒「變性」,親子遭國家兒福機構強行分離
2024 年 07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