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 ID 有哪些爭議?

對醫療的影響

在醫療場域,生理性別是一個很重要的資訊,病人的生理性別會主導醫師的思考判斷,生理性別的差異亦攸關診斷治療的成效(例如止痛劑在女性體內代謝速率只有男性 60%)。

而且男女不是只有雄性激素、雌性激素或 SRY (Y 染色體性別決定區) 基因的不同,在細胞層面也有不同的表現(例如與癌症相關的 Line-1 基因的活化與否,與年齡及激素周期 (hormone cycle) 的變化無關,只與生理性別有關)。1 2

當病人的證件或文件不標註生理性別,或是標註錯誤的生理性別時,對醫療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跨性別新聞/事件

英國
2016 年
bbc.com

在英國,有一位女跨男換證多年,罹患疾病需要換腎。然而,男性與女性換腎的評估標準不同,女性換腎往往較男性緊急,該位女跨男因為醫療系統中無法得知他的原性別,因此比照男性的換腎標準,導致移植腎臟的時間延遲了一年之久,致使他面臨生命危險。

2019 年
PubMed Central (PMC)

一名肥胖的女跨男因腹痛就醫,雖然有告知護士他是跨性別,但由於電子病歷上註記為男性,檢傷護士疏忽而將他按照男性腹痛流程處置。幾個小時後,急診醫生做了詳細檢查才證實他懷孕,且胎兒心臟活動不明確。雖然隨後緊急進行剖腹產,但最後仍然死胎。

美國
2019 年
EurekAlert!

服用睪固酮但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的女跨男仍有可能懷孕。在美國,追蹤女跨男生育情況的數據有限。羅格斯大學的研究發現,懷孕的女跨男可能比想像的多,有高達 30% 的女跨男曾經意外懷孕。

美國
2020 年 2 月
評論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生物學家譴責:否定生理性別對科學恐有危險

作者 Wright (演化生物學家) 和 Hilton (發育生物學家),撰文抨擊跨性別意識形態是如何混淆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並譴責《自然》期刊與《科學人》雜誌的類似言論。他們表示,人類的生育構造在出 …

英國
2021 年 4 月
研究
The Times

醫生如混用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可能使病人被誤診的風險上升

根據《英國醫學期刊》的一篇研究,即使 WHO 明確區分了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臨床的現況卻是兩者混用,跨性別患者更可能因此遭到誤診。該研究認為,區分兩者的目的在於釐清真實生理與用藥狀況,以利醫護做出更精 …

英國
2021 年 12 月
連署
The Times

數百名護士連署呼籲他們的監管機構護理和助產士委員會 (NMC) 退出 LGBT 組織石牆 (Stonewall) 的多元化計劃。

連署信中反對使用不準確的術語和改寫語言,例如性別 (sex) 是出生時指定的。另外,石牆一直主張刪除「女性 woman」和「母親 mother」等詞,以防止這些詞(許多女性患者及其與醫療保健的互動的核心)與女性生物學聯繫起來,然而這會破壞溝通的清晰度,例如在子宮頸篩查中,並使女性患者處於危險之中。

相關文章
英國
2022 年 3 月
The Independent

英國醫院在男性做放射線檢查或癌症療程前,先詢問他們是否「懷孕」

英國衛生局 2017 年發布的新版《游離輻射(醫療暴露)規例》,將放射檢查前應詢問的對象由「育齡婦女 (female of childbearing age)」改為「 …

2022 年 6 月
Daily Mail

專家警告男跨女使用藥物產出的乳汁可能對新生兒有害

在國際母乳會 (La Leche League) 的指南中,男跨女可以遵照紐曼-高德法布方案 (Newman-Goldfarb protocol) 的說明來刺激泌乳。但是, …

相關文章
國際
2022 年 7 月
feminist current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在一則公告中表示即將更新它的《性別健康指導手冊》,並說生理性別「不只分成」男性或女性,而且性別認同「是連續體 (光譜)」。同時,它也強調新版的手冊,將會超脫過往在性別與健康的「二元化做法」。

德國
2022 年 9 月
生物
EMMA

1995 年諾貝爾生醫獎德國女得主表示:生理性別只有 2 種

1995 年諾貝爾生醫獎德國女得主 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接受女性雜誌《EMMA》採訪時,表示德國 LGBTQ 事務專員 Sven Lehmann 說的「生理性別有很 …

英國
2022 年 11 月
msn.com

蘇格蘭 NHS 新的「跨性別包容指南」建議在醫療領域推動去性別化

蘇格蘭國民保健署 (NHS) 新的跨性別包容指南正在等部長批准。其建議 NHS 應「擺脫」性別健康照護 (gendered healthcare),並承認「患者的性別認同種類不斷增加,特別是非二元身 …

加拿大
2023 年 03 月
Reduxx

加拿大癌症協會竟建議男跨女應接受子宮頸癌症檢查?!

近日,加拿大癌症協會 (Canadian Cancer Society) 因為在官網建議男跨女接受子宮頸癌症檢查而遭到批評。加拿大癌症協會認為:男跨女可能因為接受陰道成形術而擁有類似子宮頸的部位,因此 …

美國
2023 年 07 月
Daily Mail

美國疾管署被指控「模糊政治與科學」,竟稱男跨女可安全哺乳,卻未提及對嬰兒造成的健康風險

美國的衛生部門官員遭受批評,因為他們在疾管署的網頁提倡男跨女進行哺乳卻不提及對嬰兒的風險。在一個名為「健康平等注意事項」的章節,宣稱「任何人都不需要經過生產就可以哺乳」。另一個問與答的章節提及胸部手 …

英國
2023 年 06 月
Yahoo News

英國獨立電視網 ITV 採訪自稱「母親」的男跨女 被人爆料不只「給嬰兒餵奶」還「業配乳夾」

工黨女性議員因指出男跨女不可能是「母親」而受抨擊

男跨女社運運動家 Mika Minio-Paluello,是英國工會聯盟 (The Trades Union Congress,TUC) 的氣候與產業 …

澳洲
2023 年 08 月
Mail Online

澳洲女跨男患者因不知情而在子宮切除手術時失去寶寶

在澳洲墨爾本市皇家婦女醫院 (Royal Women’s Hospital),一名女跨男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受了子宮切除手術,結果失去了未出生的嬰兒。38 歲的傑西·波爾納 (Jesse …

美國
2023 年 08 月
Mail Online

美國醫學學會 (AMA) 認為納稅人應贊助補助 30 萬美金幫助男跨女的子宮移植手術

2023 年 6 月由美國醫學學會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 所編撰的《倫理學雜誌》(Journal of Ethics) 上刊登了一篇名為〈以病患為中心 …

法國
2023 年 09 月
Reduxx

法國婦產科醫生因維護醫療專業拒絕為男跨女病患看診,引發軒然大波並遭 LGBT 團體譴責

法國婦產科醫生維克多‧亞奇利安 (Victor Acharian) 對一名來看診的「男跨女」病患表示,自己的專業只限於治療真正的女性,故拒絕為他看診。在該名男跨女病患的 Google 負評下,亞奇利安 …

伴侶盟
2022 年 1 月

伴侶盟在 Line 公開群組「多元性別在桃園」中表示生理性別屬於隱私,大多數第一二線醫療人員沒必要知道病人的生理性別。

何孟樺
2023 年 04 月
Facebook

台北市議員何孟樺:向民政局爭取統合各項資源製作「跨性別生育準備手冊」

台北市議員何孟樺 4 月 22 日在個人粉專報告民政部門質詢,針對「缺工議題」、「多元性別權益」、「政風改善」、「生育獎勵金」獲得市府團隊正面答覆研議辦理。其中「多元性別權益」何孟樺提出應「積極催生跨 …


台灣的未來?

當病人的證件或文件不標註生理性別,或是標註錯誤的生理性別時,對醫療的影響有:

需要花更多時間確認患者病狀

  • 臨床醫療中,光是腹痛,醫師治療女性與男性腹痛的思考途徑就很不同。一位腹痛的男性病人,除了男女均會發生的腸胃疾病,還要考慮腹股溝疝氣,必要時要請病人脫卸褲子進行理學檢查。而女性,則須考慮卵巢囊腫,或子宮外孕。1
  • 在組織切片診斷中,在女性是正常的乳房組織,在男性則是男性女乳症。臨床醫師就須了解這位男性病人,是否有肝臟或其他可能造成男性女乳症的潛在疾病。1
  • 男性心肌梗塞的主要症狀為胸痛、左臂轉移痛、上腹痛,而女性心肌梗塞的症狀有喘不過氣、虛弱、不尋常的疲倦、冷汗、暈眩。2

誤診率可能上升

  • 病理、檢驗、放射、放腫、核醫等二線無法當面看到病人的單位,只能仰賴資料正確註記。如果因為性別的錯誤註記發出了錯誤的報告,進而導致診斷錯誤或延誤,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 解剖病理科在診斷外科手術切下來的、或是其他科做切片檢查下來的人體組織時,判斷病因和腫瘤良性或惡性的第一關是看病理申請單上記載的病人性別年齡,來排定心中各種診斷可能性的先後順序。很多病的發生率和生理性別有重大關聯,且這點並不限於生殖器官的疾病。3
      • 腫瘤的切片診斷,例如 CA-125 和 PSA 這兩個癌症腫瘤標記 (Tumor marker),就和生理性別高度相關。CA-125、CA-153 是檢測女性生殖器癌症,PSA 是男性攝護腺癌。
      • 不少罕見腫瘤的男女發生率懸殊。
    • 男性和女性的血紅素正常值不同,女性的正常值可能是男性的過低。沒有註記生理性別的情況下,便無法判斷病人是否有貧血。更多檢驗值之男女差異可參考臺大醫院健康教育資訊網3
    • 在性聯疾病相關的分子診斷中會跟發病或帶原有關,還有生化有不少項目的參考區間都有男女之分。3
    • 捐血中心血漿類產品的製成,都是使用男性血漿,原因是懷孕過 (包含流產) 的女性可能因為懷孕而被誘發出不同的抗體,而這些抗體有可能造成用血人的輸血反應。為了用血人的安全需要知道捐血人的生理性別與懷孕史。4
  • 醫療第一現場,尤其在重大災難發生等緊急的情況下,越清楚的註記越能幫助臨床工作人員快速判斷病人的狀況,進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否則會加重醫護人員的判斷負擔,也可能會延誤就醫,導致提高醫療糾紛之風險。
    • 急診或門診如果要作放射檢查,萬一讓孕婦曝露到 X 光,就有致畸胎風險。2
    • 八仙塵爆發生時,大量傷患湧入,傷者個個都燒傷非常嚴重。當時所有醫療及工作人員以保住病人生命為優先,除了經由紙本或證件的姓名及性別確認傷者身分外,已經没有更多精力由健保卡讀取資料。若再有如 921 大地震發生,造成許多地方停電,健保卡更將無法讀取。1

用藥疑慮

現今許多藥物仍有生理差異之區別,如藥品種類、使用劑量等,某些藥物可能會因不同生理性別而有不同影響。在不清楚生理性別的狀況下可能會造成錯誤用藥。

浪費醫療資源

  • 放射師遇到男跨女來照乳房攝影時,是否可以生理性別不符為由拒絕?若讓其照乳房攝影,品管檢查到這類有問題的影像時,放射師該如何證明不是自己拍攝技術的問題?
  • 通常醫生在女性病人需要照 X 光時候會加開 β-HCG 驗孕試驗項目,男跨女若使用反而是增加額外的醫療成本 (包括時間、金錢、試劑與人力)。

對不同性別病患的分工管理

導尿管置放和照護的作業,職務分配上有些醫院規定女性由護理師負責,男性則由專科護理師或醫師負責,因男性的尿道長且中年男性及較年長的容易有 BPH (攝護腺肥大症) 的問題,會增加插尿管的困難性5。或是為避免醫療糾紛由同性別負責6

另外,單一性別的病房若實質上變為男女混住,可能更容易出現糾紛。

影響醫療資料庫統計

以健康議題收集個資時,生理性別為其中重要依據,若健保庫內資料與實際不同,將可能無法區別罹病率、死亡率差異,必須清楚區分才能更有效判斷。

影響醫療研究

若受試者依性別認同報名,可能會不符合標準,此時可能需要花費更多成本 (如經費、時間、儀器排檔等) 另外尋找自願人士。且若以生理性別不符婉拒,是否會因歧視疑慮而被迫納案?

影響健檢通知發送

若資料庫中登記的性別與實際不符,政府如何發送健康檢查通知 (如子宮抹片、乳癌檢查等) 給正確的人?

醫療排擠

生理性別不明顯註記、甚至錯誤註記而造成的以上影響,皆會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繼而排擠到其他人的醫療資源。


延伸閱讀

喜歡網站內容嗎? 登入社群帳號按讚鼓勵我們吧!

想要收到網站的最新消息嗎?

訂閱最新消息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

贊助網站

支撐網站的基本營運開銷,讓網站走得更長久。

贊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