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語言的影響
國外的醫院、社論、醫學期刊等,開始改用「分娩人」、「有經期的人」、「有陰道的身體」、「生育人」來代稱女性(woman)。在英文裡,woman 同時具有生物性女性及社會性女性的意思,而跨性別者因為僅得以使用「社會性女性」這個層面,因此在 woman 使用在生物性女性時會感到不適,也可以說他們打算要讓 woman 只剩下社會性意義女性的用法。
中文也開始有類似的現象,現在如果只講「女性」,可能包含生物性或社會性女性,但是為了不要讓跨性別者感到不適,很多人在跟跨性別者討論相關議題時,會改為「生理女性」「原生女性」這樣的詞,於是未來可能也會遇到「女性」逐漸變得不能用,只能用「生理女性」「原生女性」來代稱你原本知道如何稱呼的那個群體。更甚者,台灣已經有男跨女已在稱呼女性為「分娩人」。
國外與國內案例
2016 年,英國醫學協會建議員工將「孕婦 pregnant women」改成「懷孕人 pregnant people」。一家英國醫院現在指示其產科病房的工作人員使用「分娩人 birthing people」來取代「孕婦 pregnant women」。
世界上最大獨立癌症研究機構稱女人為「子宮頸人」
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癌症研究機構,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 (Cancer Research UK),在 2018 年的提倡子宮頸抹片檢查運動,不用「女人」一詞,改用「25 至 64 歲的子宮頸人」。
事後該基 …
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學生會在臉書宣傳女子籃球活動時,使用「womxn」一字。該校學生會告訴 CNN:「我們使用『womxn』是為了展現對包容的支持,沒有學生抱怨我們使用這個字。」
然而,倫敦維康收藏館(Wellcome Collection)在 10 月一場活動宣傳時,使用「womxn」一字,遭到廣大網友的批評,認為這個字汙辱了女性,並質疑館方為何不直接使用「women」一詞。
英國最大的子宮頸癌慈善機構 (Jo’s Cervical Cancer Trust) 支持使用包容性的語言,說:不論性別認同是什麼,「每個有子宮頸的人 (everyone with a cervix)」都可能會得子宮頸癌,應該要做子宮頸檢查。
美國民主黨非裔眾議員布茜(Cori Bush)在國會發言時以「生育人」(birthing people)取代女性(woman),遭不少保守派人士接連批評降格女性,甚至質疑要否連母親節也取消。
美國大法官 Ruth Bader Ginsburg 逝世一周年的悼念時,美國公民自由聯盟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在引用她 1980 年發表關於婦女墮胎權力的發言時,將發言內容裡所有的「woman」取代為「person」。
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 Lancet 在 2021 年 9 月的新一期封面中,將女人(woman / women)以「有陰道的身體」(bodies with vaginas)稱呼,此舉因將女性物化為陰道,引發了極大的爭議。Lancet 在發現引起爭議後道歉。
一家子宮頸癌慈善機構進行的調查表明,大約 40% 受訪者不確定子宮頸(cervix)是什麼意思,這表示要求「有子宮頸的人」(people with cervixes)參加篩查預約,可能效果不彰。
《經濟學人》指出,使用語言的重點是順利交流溝通,堅持使用不熟悉或聽起來陌生的術語,將使討論與倡議失去成效,許多嚴峻婦女權益問題的受害群體,例如女陰殘割(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家庭暴力、童婚或性別薪酬差距,可能在理解這些用語時就面臨障礙。
蒙特婁工程學院大屠殺是一件歷史上專門屠殺女性的事故。蒙特婁工程學院大屠殺 32 周年,該國婦女地位諮詢委員會邀請一位男跨女演講。然而該男跨女從頭到尾只表達男跨女受到性暴力對待。
日本三省堂國語辭典將男與女的定義新增「與生理狀態無關,是自我認同為男/女的人」,與前面已經定義男/女生理狀態的解釋相衝突。
辭典裡「女」的定義:擁有能生育孩子器官而出生的人類(性別)〔與原生的身體的特徵無關,也包含了自我認同為女性的人〕
來自澳洲、美國、歐洲、亞洲的 10 位女性健康專家研究指出,無性別術語可能將女人「非人化」。在研究和醫療資訊中將「母親」和「女人」等詞取代為「生育人」和「懷孕人」,將會使女性在醫學研究的可見度大幅降低,進而讓數十年的性平努力付諸流水。
華特迪士尼公司的性別多元化與包容經理 Vivian Ware 公開聲明,未來在迪士尼樂園裡將不再聽見「先生」、「女士」、「男孩」以及「女孩」等詞,特別是在工作人員與遊客的說故事互動中。Ware 表示,為了替非二元性別認同的人們創造「魔法成真的時刻」,迪士尼的服務將逐漸走向無性別。
英國一所著名大學學習助產學的學生,在課堂上被告知生理男性可以通過陰莖懷孕和分娩 (實際上是指女跨男可以通過手術構造的「陰莖」分娩)。課程中一本關於導管插入術的「技能手冊」告訴學生,他們可能需要熟悉「女性和男性解剖學」的導管插入程序,並指出由於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分娩,因此手冊只會使用「分娩人」一詞。手冊內容指導如何處理陰莖、前列腺,以及如何照顧生物學上的男性「分娩人」(birthing people) 。
石牆:女人不知道自己是女人,除非她們驗過自己的染色體
英國跨權組織石牆在布里斯托大學進行教職員與性別多元化訓練,該訓練一開始便討論起雙性人的定義,並聲稱他們無法被放入社會所期待的男女二元框架中。同時,教職員被教導:「因為多數人並沒有驗過自己的染色體,所以 …
德國聯邦政府機構和生物醫學研究所 (RKI) 將女性稱為「尿道短的人」,其主要性器官是「前孔」或「鮑鮑」
德國聯邦政府機構和生物醫學研究所 (RKI) 在三月時發布了一份針對「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人士」的問卷調查,問卷中將女性稱為「尿道短的人」,其主要性器官是「前孔 (front-hole)」或「 …
英國兒童被教育「男性和女性之間是可以滑動改變的」
英國有 800 多所小學收到了由 Pop’n’Olly 編著的《LGBT+ 是什麼意思》教材,書中除了介紹了所有 LGBT+ 旗幟、解釋各種性取向之外,也聲稱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是 …
英國大臣們警告:公部門試圖在新法案以中性語言「抹消女人」
英國政府將宣布新法案的起草原則,並申明中性語言不應取代術語如「女人」與「母親」。據官方資訊所述,大臣們擔憂石牆 (性平慈善機構) 所發布的「強硬」原則,已經「不知不覺地潛入了公部門中,以推行抹消女人與 …
美國沒有半個德州墮胎權組織願意使用「女人」一詞
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推翻保障墮胎權 50 年的歷史性判決的隔日,各州的墮胎權擁護者開始支援當地墮胎服務基金會與機構。然而,在德州的十幾個墮胎權組織之中,卻沒有半個在討論婦女權利。德州的《墮胎診所聯絡與援 …
英國議員阻止婦女權利與性別意識形態「妥協」
英國三位來自不同政黨的女性議員發表共同聲明,稱當前傾向照顧性少數族群的政策,有可能傷害婦女、兒童及同性戀者的權利及安全。他們將成立以生物學為基礎的部會來審查相關政策,以阻止婦女及兒童權利受到傷害。她們 …
極度荒謬:英國醫療人員無法理解「性別獨角獸」的內容意義
英國國民保健署 (NHS) 系統下的部分醫療人員,在 10 月中參加一場以性別多樣性作為主題的 2 小時研習,建議醫護人士能事先確認當事人的性別認同,以讓多元性別患者安心、願意信任機構。然而,整個研習 …
美國猶他美容公司因邀請爭議男跨女網紅代言遭到大批女顧客抵制
猶他美容公司 (Ulta Beauty) 的 Podcast《少女情懷總是詩》(“The Beauty Of…Girlhood”), …
巴西《Glamour》雜誌將《年度女性》獎頒給男跨女 KOL
2022 年 10 月底,巴西《Glamour》雜誌頒布了一系列的女性獎項。在 15 個類別中,有 2 位得獎者是生理男性的跨性別,其中一位甚至被選為年度女性的代表。 …
加拿大大學的政確風潮讓男跨女剝奪了生理女性為自己發聲的機會
在1989 年的 12 月 6 日,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婁工程學院 (Polytechnique Montréal) 發生了針對女性的校園屠殺案件──男學生 Marc Lépine 在機械工程課堂上持 …
劍橋辭典更新「女性」(woman) 的辭義,將「跨性別女性」(trans women) 納入其中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劍橋辭典的編輯在 10 月 27 日將「跨性別女性」(trans women) 納入「女性」(woman) 的辭義,然劍橋辭典對於男女性別的新見解直到 12 月中經由英國《每 …
《紐約時報》宣稱《小婦人》的作者露易莎.梅.奧爾科特極可能是跨性別或非二元性別
《紐約時報》一篇評論宣稱女性主義小說《小婦人》的作者露易莎.梅.奧爾科特極可能是跨性別,或是具備非二元性別認同。
1868 年出版的《小婦人》是作者的半自傳小說。據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協會主席葛列戈 …
澳洲:民眾傻眼!女醫師稱園藝雜誌填字遊戲的「成年女性人類」一詞是「仇跨」
澳洲一名專長為乳癌個管與多元化及包容性醫療、在昆士蘭州的邦德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女醫師 Rhea Liang,卻在推特上批評由澳洲公廣 (ABC) 發行的《澳大利亞園藝》(Gardening …
「女人的定義」?澳洲政府衛生部門高層 Brendan Murphy 花了三個月才回答議員提問
對於澳洲自由黨參議員 Alex Antic 提問「女人的定義」,澳洲政府衛生部門高層 Brendan Murphy 博士在當時說「請容我找資料再回答」。
如今,Murphy 博士花了 3 個月才給出的 …
美國堪薩斯州議會通過將「女性」定義為「生理女性」的婦女權利法案,以保障監獄、庇護所、廁所等純女性空間及女子運動的權利
在2023 年 2 月 23 日,美國堪薩斯州議會通過將「女性」定義為「生理上可以產生卵子者」,而男性則為「生理上可使卵子懷孕者」,此項婦女權利法案可以保障監獄、庇護所、廁所等純女性空間及女子運動的權 …
美加科學家:男性和女性是應該被禁止的「二元術語」
一群由哈佛、普林斯頓及加州大學等美國和加拿大學者組成生態學及進化生物學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EEB) 語言項目專案小組,部份成員在《生態學與進化趨 …
美國堪薩斯州立法機關否決民主黨州長的否決權,通過了性別隔離法案
堪薩斯州的民主黨州長勞拉·凱利 (Laura Kelly),於 2023 年 4 月下旬否決了由共和黨控制的立法機關所通過的一系列關於跨性別社群的法案,其中包括要求人們使用與其生理性別相符的更衣室和公 …
紐西蘭總理花了 1 分鐘回答女人的定義
在每週的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紐西蘭總理希金斯 (Chris Hipkins) 被廣播記者西恩·普朗克特 (Sean Plunket) 逼問「女人的定義」時,聲稱這個問題對他來說「出乎意料之外」。
當 …
美國:Nike 女性運動內衣請「男跨女」網紅代言 點燃女性消費者怒火
26 歲男跨女網紅 Dylan Mulvaney 在 IG 上發布了一系列他穿著 Nike 女性運動內衣的照片,更上傳了自己穿著該品牌女性運動衣跳體操的影片,卻招來大批女性消費者質疑為何要請生理男性來 …
伴侶盟認為生理性別可能因內分泌失調、更年期到來、賀爾蒙補充、性器官摘除等情況而有所改變,除了意指跨性別可以改變生理性別之外,更意指男/女性若內分泌失調、進入更年期、或沒有性器官等 (例如沒有子宮的女人、不孕的女人),就不是男/女性。

種子教師培訓計畫教案內容
來源:
種子教師培訓計畫教案
來源: 種子教師培訓計畫教案
伴侶盟相關人士當中已有男跨女在稱呼女性為分娩人。一名女跨男看到後表示非常反感。
民進黨婦女部改名「性別平等事務部」 遭批埋沒婦女權益
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民進黨於 2023 年 2 月 1 日中執會宣布,將把婦女發展部更名為「性別平等事務部」,黨主席賴清德更直言這次的變革除要對抗與日俱增的資訊認知作戰,也是為了順應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CEDAW)」的精神,性平部將會更看重性平事務,且聘用李晏榕律師作為改名後的第一任主任,秉持進步共好、開放溝通、連結社會這三項精神。
此舉引發民眾反彈,認為女性的地位還沒有確實獲得平等,將為了改善婦女處境所設立的的婦女部改成性平部,恐會變相抹除婦女的權益、稀釋資源。知名婦運人士顧燕翎早在 2020 年就發文,對用「多元性別」等詞彙取代男女或婦女的現象表達憂心,更有女性學者在婦女研究的學術會議上主張台灣早就取得了男女平等,已不需要婦女運動;研究貌似「更加進步」的酷兒理論更能爭取到研究經費,導致佔人口數一半的婦女權益研究乏人問津。
面對民眾的質疑聲浪,2 月 5 日民進黨發新聞稿表示此次改名由賴清德主席主導,且過去婦女部就已經承接了新助住民業務,這次改組將兩者分開為性平部與新住民部,是為了能更系統化的處理相關事務。賴清德也認為實現婚姻平權的現在,為了讓民進黨取得更多年輕人支持和引領進步價值,這次的決定有其必要性。看過新聞稿的網友紛紛批評「婦女權益與同性婚姻有何關聯」、「還是沒有解釋到婦女的資源會被稀釋的問題」等,顯然民進黨並沒有確實理解民眾的憂慮,導致解釋難以被接受。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讀者內審意見 竟說「鴇子」不應指涉特定性別但「懦夫」多指男性?!
台灣的教育部在 2023 年 3 月 8 日更新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修改了部分詞彙的釋義、附上回饋意見與修訂說明。在新頒布的修訂內容中模糊了部分牽涉性別指涉的詞彙本來的性別意涵,如「懦夫」,新的釋義增加此詞彙「多用於形容男性」,此外回饋意見不斷提及的「性別」等問題也令人玩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是由國家教育院針對語文研究者做出的線上辭典,具有一定的教學及研究影響力。3月初公布的性平議題內容審修結果對照表中可看到鴇子、斷雁孤鴻及堅牡等詞的回饋意見中不斷提及「避免指涉特定性別」,經研議後言明指涉男或女的緣由並維持原先釋義,如鴇子的解釋依然為控制婦女從事性交易的女人;然而懦夫卻註明「多指男性」,忽略了「夫」一詞本就是專指男性。這樣的修正過程,讓人不禁困惑教育部和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審查標準究竟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