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反對 Self ID?
Self ID 是什麼? Self ID 全名為 Gender Self-Identification,是指一個人透過「宣稱自己是某一性別」的方式,就可以獲得他所宣稱的性別身分文件,在法律上享有該性別的權利與待遇,簡稱「自我宣稱」。
如果法律允許人人都能透過自我宣稱即成為另一性別,並享有該性別的權利與待遇時,依生理性別區隔的空間(如廁所、宿舍或庇護所等)和基於生理性別差異的人權規則將會毫無意義。其造成的影響包含:
在國外,跨性別 權利運動所主張的 Self ID 制度,已經在醫療、體育、婦幼安全、統計、語言等方面造成負面影響…
國外已發生案例
一名肥胖女跨男因腹痛就醫,由於病歷上註記為男性,護士疏忽其生理性別而將他按照男性腹痛流程處置。數小時後醫生做詳細檢查時才發現他懷孕,然而此時胎兒心臟已無跳動,隨後緊急進行剖腹產但最後仍然死胎。
美國男跨女大學生 Lia Thomas 加入女子游泳校隊,2021 年在普林斯頓大學與康乃爾大學的女子游泳競賽中,打破自由式 200 碼和 500 碼的女子記錄——紀錄時間超過幾乎所有其他美國女子游泳運動員。
2018 年,墨西哥地方選舉中有高達 17 人疑似假藉以第三性的身分爭取女性名額,其中 15 人被裁定為虛報身分。英國工黨允許沒有任何證明、自我宣稱的男跨女,加入女性候選人名單,引發 300 名女性退黨。
蘇格蘭統計,2012 至 2018 年有 436 名以強暴 (rape) 罪刑起訴的人被登記為女性。英國的 rape 特指陰莖插入的性犯罪,在以前只有女性作為共犯時才會被起訴,現在男跨女用陰莖性侵的強暴案件,也被列入女性的統計數據中,變成由女性所犯的強暴罪。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向律師發出執業指引,要求法庭內的人要尊重彼此的首選代詞。一名母親想在法庭上阻止她的女兒接受乳房切除術,卻首先被法官質疑她可以稱自己的女兒為「她」的權利。還有女性被迫使用女性代詞來稱呼攻擊她的生理男性。
2017 年開始,英國監獄接受囚犯依其自我宣稱的性別申請移監,男跨女 Karen White 在進入監獄前就有多起戀童、性侵、暴力前科,卻因為他自我宣稱是女性,而被關押在女性監獄,並且性侵多位女性獄友。其他國家如加拿大、愛爾蘭、美國等也有同樣的情形。
加拿大多倫多一名入住女子臨時收容中心、曾受性侵的婦人 Kristi Hannah,被收容中心安排與一名未做變性手術的男跨女成為同寢室友,導致她出現壓力、焦慮、強姦回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症狀及失眠。Hannah 原本要向法律熱線查詢投訴收容中心,卻反而被告知,她以「男人」稱呼該室友已涉嫌違反歧視法。
2021 年 6 月,洛杉磯市韓國城 Wi Spa 水療中心,出現一名男跨女 Darren Agee Merager 進入女賓區,並裸露出男性下體的行為,引發支持與反對跨性別陣營的連串暴力示威衝突。
加拿大一位跨性別社運人士 Jessica Yaniv 曾經到溫哥華多家美容院,要求美容師為他的男性外生殖器除毛,倘若美容師拒絕,就以歧視為理由告上法院,導致許多小型美容沙龍因此倒閉。
2021 年 5 月底,美國維吉尼亞州勞登郡一名稱自己是「流動性別」男學生穿裙子、入女廁強姦女學生,然而校方卻否認此事。女學生的父親指責學校試圖掩蓋此事並與董事會發生爭執,隨後被左派媒體描繪成一個精神錯亂的右翼偏執狂。該名男學生後來轉學至另一所學校,並在 10 月犯下另一起性侵案後才被捕。
英國醫院、社論、醫學期刊等,開始改用「分娩人」、「有經期的人」、「有陰道的身體」、「生育人」來代稱女性。奇怪的是,至今還沒有性別友善單位改用「前列腺擁有者」、「射精人」或「有睾丸的身體」來代稱男性。
在國外,某些男跨女對女同志求愛不成後,以指控歧視威脅要求發生關係,甚至是強暴。在 LGBT+ 遊行主張「只喜歡生理女性」的女同志,會被跨性別激進分子攻擊。女同志甚至很難有個生理女性專屬的女同志集會、拉子酒吧、交友軟體。
國外對兒童與青少年採取肯認式療法(affirmative approach),主張肯定跨性別兒童(對自身性別感到焦慮的人)的感受,盡早讓他們變性,不僅讓性別不安確診者大幅增加,且在無充分心理評估下對兒童投藥,對其健康已造成不可逆的傷害。2008 年到 2018 年間,瑞典 13-17 歲的女孩性別不安確診數飆升 15 倍。
而台灣,正悄悄往同樣的未來靠近
2021 年,已有一名未做變性手術的男跨女透過行政訴訟,成功更換身分證性別,成為全台灣第一個有陰莖的法定女人。
同年,伴侶盟為生理男跨性別吳宇萱變更性別提告北市戶政事務所,暫停訴訟並申請大法官釋憲 (最後憲法法庭不受理)。
行政院即將草擬的「性別變更要件法案 」,打算開放不用變性手術就可更改性別(稱「免術換證 」),然而性平處的委外研究案在過程中只有調查某些 LGBT+ 的意見,沒有參酌大眾以及婦女團體的意見。「性別變更要件法案」會兼顧跨性別與女性的權益嗎?還是女性的人身安全、隱私、社會保障等權益會像國外一樣被犧牲?
台灣在 2023 年開放跨性別者「跨組別」參加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運動比賽的公平性還會存在嗎?
延伸閱讀
大眾能有發言權嗎?
自從內政部 2015 年討論跨性別免術換證議題以來,社會輿論上僅有跨性別運動團體的聲音,缺乏會受到法案影響的女性及其他不同意跨性別運動團體的聲音。
2021 年底分別有兩個不同團體於公共政策網路平台發起聯署,要求內政部重視社會上不同意見及會受到法案影響的相關利益者的權利。
合理性別區隔以保護婦女、孩童安全及建議部分措施減輕跨性別無手術換證後所產生問題
2021 年 12 月初連署完成,內政部於 2022 年 1 月 27 日回應。
暫緩實施「不需摘除生殖器官即可變更法定性別」之所有措施及政策方向
2021 年 12 月初連署完成,行政院性別平等處於 2022 年 1 月 27 日回應。
我們認為,未來有關變更性別之立法應納入全民之聲音,而非單一部會函釋決策,或以司法判決或大法官釋憲逕行同意,使立法機關反映民意權責如同虛設。
相關報導
跨性別失速列車1/免變性手術男變女 LGBTQ族群也出聲反對
跨性別失速列車2/發聲連署阻免術換證 噗浪網友:女性空間不再安全
跨性別失速列車3/日惹原則被挑戰? 人權學者承認:當時沒人考慮婦女權益
跨性別失速列車4/過度炒作免術換證 王道維:恐讓跨性別族群被誤解
誰偷換女廁1/使用荷爾蒙15年依舊會勃起 變性人認「手術有其意義」
誰偷換女廁2/「險遭性侵讓我格外恐懼」 免術換證恐降低犯罪成本
誰偷換女廁3/跨性別雖值得體諒 但要女性滾出去?這太扯了!
誰偷換女廁4/免術換證猶如失速列車 如有人因此喪命「誰負責?」
誰偷換女廁5/曾是一同推動性別多元的夥伴 想溝通卻反被列黑名單
這個網站在做什麼?
「No Self ID Taiwan」是由網友發起,讓不同意跨性別運動團體做法的反對者發聲的一個平台。
網站會持續追蹤國內外動態消息,期盼讓更多人一起關注討論跨性別免術換證議題,蒐集更多意見,並將聲音傳達給立法機關。
您有新消息或想法想和我們分享嗎?